字号:
两岸平板显示:迟到的握手

  时间: 2009-02-25 13:00     来源: 网易     
 
    2009年1月16日,“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茶歇期间,来自台湾的奇美董事长廖锦祥和友达集团董事长李焜耀被团团围住,但是这两个在台湾液晶面板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左顾右盼,心思全然不在眼前。当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走过时,廖锦祥突然拨开人群,从随行人员手中飞快地拿过来一封信,亲自递到娄勤俭手中。

  李焜耀在演讲中激情地表示,友达要积极投身内地的“家电下乡”工程之中。此番发言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在论坛召开之际,在友达的大尺寸面板的合作企业名单中,几乎看不到大陆彩电整机企业的名字。

  金融危机令大尺寸平板的需求迅速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平板价格的雪崩式猝降。这种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显然改变了平板供应商和整机厂商的谈判地位,特别是对于大陆整机厂商来说,平稳增长的市场需求增加了自己手中谈判的砝码。由此,之前海峡两岸迟迟未能形成合作的平板供需双方,在短时间内竟迅速地达成一致,这也让论坛之上的娄勤俭在长达20分钟的演讲中显得很兴奋。

  在这次论坛上,大陆9家彩电企业与台湾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正式签署了额度高达21.9亿美元的战略合作采购意向书。这种采购可以视为两岸的平板供需双方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问题是,这种合作意向是进一步紧密合作的开端,还是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昙花一现?

  金融危机下的市场突变

  台湾地区是继日本、韩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平板显示产业重点区域。著名的液晶面板企业友达、奇美、中华映管、群创、彩晶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台湾面板五虎”。台湾的面板产销量甚至一度占据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决定全球平板供需的重要一极。

  与日韩面板企业不同的是,台湾企业均是较多专注于面板的生产,不像日韩企业那样大多都有同品牌的整机工厂。长久以来,台湾面板企业一直是内地彩电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然而,在平板产品供求出现紧张的时候,台湾企业与日韩企业一样会利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压缩大陆整机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

  所以,当奇美董事长廖锦祥在“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论坛”上见缝插针,向娄勤俭副部长及其他领导人塞“邀请函”时,当友达董事长李焜耀笑容可掬地表示要积极参与“家电下乡”时,人们的脸上多少浮现出“惊讶”的表情。

  在演讲的一开始,娄勤俭便有点兴奋地说:“经济危机让两岸企业原来没有达成的共识,现在达成了。”

  很显然,这一切变化都在于:经济危机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变化又改变了两岸企业的立场。

  2008年9月份之后,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终端显示产品需求量急剧萎缩,液晶面板因此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价格防线也是一再失守,最终引发了上游面板企业的全面亏损。

  台湾面板企业同样不能独善其身。“台湾面板五虎”均在减产或延后投产。

  来自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台湾地区液晶大面板出口额衰退了69%。

  与面板企业所处的困境完全相反的是,大陆平板电视市场依然在平稳增长,而大陆彩电企业对这一市场已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的两组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其一,2008年大陆液晶电视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4090万台和1177万台,占彩电总产销量的比重为45.8%和33%,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更加令人期待的是,大陆市场平板显示(主要是液晶)对CRT的替代需求还会快速增长,2009年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家电下乡”可为此“保驾护航”。2008年液晶的增长也主要来自于三、四级市场。

  其二,2008年大陆彩电企业以70%的市场份额力压洋品牌,在将来的“下乡”过程中,大陆彩电企业也具备较为明显的渠道成本和产品成本优势。

  借助市场之手的力量,此时的大陆彩电企业底气十足。这也就是为什么,从2008年初便开始运作的“海峡两岸平板显示合作”,一直默默无闻,而到年底却快速达成的真正原因。

  可是,金融危机促成了海峡两岸的平板供需双方迅速靠近,那么一旦供大于求的情势得以缓解,这种表面的“蜜月”到底能维持多久,就是一个问题。日韩大厂的停产或减产,将缓和面板产量和价格压力。DisplaySearch预计,液晶面板的供需关系将会在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反转。

  只有资本的纽带才能把双方紧紧地拴在一起。

 
编辑: 邵磌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