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历史名城江西省南昌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数千年的历史风霜锤炼了南昌人大气、坚韧、开放、诚信的品格。 “八一”一声枪响让英雄城彪炳史册。在今天, “八一精神”照耀英雄后代在现代化建设攻坚战中奋勇搏击、化危为机。 “八一精神”激励南昌劳动保障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屡出奇招,在民生保卫战中谱写了一曲和谐发展的赞歌。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触角更远微笑更甜
南昌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南昌市每年需要安置就业的城镇劳动力约15万人左右,实际安置就业为8万-9万人,每年岗位缺口保持在6万-7万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创业不确定因素及风险不断加大,造成创业难度增大。
南昌市劳动保障局局长陈匡辉坦言: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许多政策。对症下药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政策更需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公共服务系统是和老百姓接触最为紧密的窗口。要想促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必须把加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关键抓手。”
为此,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星级评定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星级评定工作,努力让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朝着 “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迈进。
南昌市最终评出了五星级劳动保障事务所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17家,没有达到星级建设要求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按照星级标准去建设。
作为3家五星级劳动保障事务所之一的南昌市沙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各项考核指标都超额完成任务。截至目前,其 “4050”人员再就业完成全年任务195%,转移农村劳动力完成全年任务的166%,免费职业介绍完成全年任务的150%,城镇职业培训人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完成年任务的108%等等。
“南昌地区的任何人只要有培训意愿,不管是否就业,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户口都可以免费到事务所参加大部分技能培训。”沙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邬江华介绍。
南昌市民钱春霞不但免费参加了沙井劳保所的公关礼仪培训,还因出勤好表现好获得了培训班里的学习一等奖。除了免费参加事务所的职业技能鉴定,还得到了沙井劳保所的学习奖励。钱春霞高兴地说:“这真是太好了,在这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人员,找到工作后还能免费参加礼仪培训。不但可以免费提高我的技能,学好了还能得到政府的奖励。”
按照 “六个到位、三个衔接”和 “四个一”的要求,南昌市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南昌市建设了街道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16家,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303家,各种应配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实现了市、县 (区)、街道 (乡镇)、社区 (村)四级联网。在城区303个社区、乡镇1434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形成了规范、专业、标准、社会化高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格局。
基层平台搭好了,人才中心来助威。在南昌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找工作就去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如今,南昌市已建成市级人力资源市场1个,县区级9个,各类民办职业中介机构23个,形成了市、县 (区)、街道 (乡镇)、社区 (村)四级市场就业服务网络。经过多渠道筹资改造了人力资源市场,各就业服务中心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电子查询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叫号系统。
建创业之家 离梦想更近一步
南昌人以他们火热的激情和良好的基础条件获得了国家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的 “入场券”。
大学毕业生无疑是创业群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人群,南昌市出台多种政策、措施,积极帮扶这股最具创造性的力量。
南昌市劳动保障局设立了创业工作站 (创业之家),工作站的成员是毕业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服务者,他们接受别人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去服务他人。江西师范大学的罗金邴说: “我在这里每个月有580元的见习补贴,上1个月创业培训课,3个月在这里见习,在此期间我们都要定时开展班团活动,和学校里很像。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又要承担一定的实际工作,算是工作人员,是一种双重的角色。我感觉收获很大。”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创业,南昌市劳动保障局特意为他们安排了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辅导。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钟立一直钟情创业,曾在学校担任创业协会的会长,他的结对帮扶企业家是南昌慧华高科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杨桂花。在杨桂花的公司实习期间,钟立体会最深的是理论怎样才能与实践结合,钟立说: “我在杨总的公司的每个部门都过了一遍,办公室、人事室、结算室等每个部门对我的能力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创业对大学生来讲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去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具有充分的应变能力。见习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创业不简单,觉得通过学习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南昌市还出台了 《南昌市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次政府确定开展创业实训的组织机构及扶持政策,将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及临近毕业的在校生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目前开展创业实训220人。此外南昌市劳动保障局还深入高校,在江西师大、江西财大、江西旅游商贸学院举办创业项目推介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推介、政策咨询、专家指导、小额贷款等 “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扶持了南昌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创劳务品牌 转移就业闯四方
南昌市每年从外地来此寻找就业机会的就有7万到8万人,在加上本地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南昌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副处长许善良认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是关键,而打造品牌是重要手段。”
南昌市郊的安义县,农业人口18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7.8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为了打造劳务品牌,安义劳动保障局大力推行先培训、后输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通过政府抓、信息引、典型带、跟踪服务为保障、输出基地为依托的劳务输出新模式,每年输出城乡劳动力4.7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25%,组织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3.7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
许善良说: “安义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安排了25万元劳务输出经费,构建了 ‘县、乡、村’三级网络,做到信息直通,政令畅通,及时掌握一手信息。”
要想成为社会公认的品牌,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为此,安义县劳动保障局不惜重金聘请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师傅,组织农村劳动者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铝合金塑钢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组织引导,这支队伍由当初的550人,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支人员超过3万人,范围遍布全国各地的安装加工销售大军,涌现出上万个加工点和近千个竞争力较强的塑钢销售网点,年销售塑钢型材料近百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安义人掌握着全国70%的塑钢铝合金门窗材料销售市场,市场上形成了 “安义人销售哪家企业的产品,哪家就会兴旺发家的现象。”
为了走出去,南昌市还积极打造进贤县的医疗器械品牌、新建县的厨师品牌、麻丘镇的生猪宰杀品牌等。
南昌市劳动保障局还利用举办招聘会、送岗下乡、开展咨询活动等方式做好就业对接工作。通过开展各项技术培训,来促进就业。家住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昌东镇光明村余家自然村的余巨龙,参加了南昌市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开设的钢筋工技能培训班。订单式培训后,他凭着掌握的技术进入了江西昌恒建筑工程公司工作。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余巨龙已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人员。
今年以来,南昌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1.11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6.62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4.49万人。(余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