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促区域发展

时间:2010-10-26 09:25   来源:新华网
  在国家战略中持续领跑

  ——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记者叶锋、李亚彪、邓华宁)上海地铁直通江苏,这在过去令人难以想象,而今它有望成为现实——日前,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段(花桥)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长三角将迎来“地铁跨省”时代。

  以前,长江北面的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并不为很多人所知。而今,其新近举办的一次“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竟吸引了近百个项目、数百亿元的投资。

  这些变化,与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作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规划的出台,为长三角地区加快一体化注入了新动力,引领长三角在“东部率先发展”的构想中持续领跑。

  一体化由“单维”走向“综合”

  几年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

  ——沪宁、沪杭和杭宁三条高速公路,已形成3小时快速交通圈,串联起长三角区域的3个中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已经通车的沪宁和即将通车的沪杭、杭宁高铁将使长三角城市群形成1小时都市群,“同城效应”更加显现。

  ——江苏、浙江多个城市的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上海就医,所产生的费用可就近在指定的医保经办机构报销,长三角已开始“医保互通”。

  ——长三角各城市将有针对性地建立金融产品研发申报库,在每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有关金融会议上将需要当年研发的金融产品汇总公布,其所有权归长三角各城市政府共有。各城市建立共同的金融产品研发支持基金。

  长三角各省市唇齿相依。管理者们深知,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十一五”期间,成立多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不断扩容。今年3月,该协调会再次吸收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为正式会员,使成员城市达到22个。

  目前,长三角政府层面的区域合作新机制已经确立,由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层运作”。与此同时,长三角在交通、社保、金融、信用等十大平台上全力推进一体化,“破冰”之声不断。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加速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步伐,并且正由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综合性要素的全面一体化转变。 长三角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现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

  在这片不断创造梦想和惊喜的神奇土地上,“十一五”期间,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大戏拉开大幕。特别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三角区域战略定位和一体化发展方向、重点任务,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目标,把这台一体化大戏不断推向高潮。

  昔日“洼地”成为新的增长极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6月10日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这个地区人均GDP必须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加上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拥有了两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动机”。

  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向来被视为“洼地”的苏北、苏中地区以及浙江的衢州、丽水、舟山等地,2009年无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吸引外资数额,都明显超过了所在省的平均水平,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一些在苏北落地的子公司比在苏南的母公司开发水平还要高,表明这次转移是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江苏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江苏南通人眼里,江苏沿海和上海对接前景广阔。他们认为,江苏沿海大开发是大上海跨过长江向北扩张的重大机遇,也是南通接受上海辐射的重大机遇。2008年5月,苏通大桥通车后,从南通到上海只需1小时车程。等到南通启东跨江连接崇明岛再通上海市区的大桥和隧道通车,南通与上海就连成一体了。

  在落实规划过程中,江苏沿海地区的“地方动作”不断,促进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连云港提出,未来3年到5年内,将着力打造区域性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并将在开发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南通的如东县,正在加速建设江苏最大海陆通道——洋口港,每年有数百亿元巨资进场配合港口建设;此外,江苏已在酝酿成立沿海开发银行,为沿海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领导层已达成共识:协调建设长三角沿海经济带,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为龙头,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为两翼,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沿海开发开放水平。

  转变方式共铸辉煌明天

  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提出,“长三角将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

  “示范、引领、先行、先导——这四个词,充分说明了国家期待长三角地区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区域经济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玉芳说。

  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是摆在长三角各地面前的共同课题。以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省一市开拓一体化新局面、继续领跑全国的重要途径。

  长三角在“十一五”收获了丰硕成果,但也率先尝到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带来的阵痛。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全方位遭遇“瓶颈”,使长三角一度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形势逼迫和艰难的主动调整中,长三角开始探索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结合世博会环境整治,全年淘汰600项落后产能;挤出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上海在2009年为转方式、调结构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长三角转型的缩影。

  这是一次漂亮的转身。如今,长三角制造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交出了优良的成绩单。 浙江,2005年以来传统纺织业、纺织服装和皮革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分别下降1.85、0.61和1.02个百分点,新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得到快速发展。江苏,传统的小纺织服装、小冶金、小化工等产业大批关闭,大批先进制造业落户苏南。上海,电子信息、汽车、石化、成套设备、精品钢材、生物医药六大重点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

  此外,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长三角经济的重要一“翼”: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0.2%上升至去年的59.4%,服务经济正迈向“三分天下有其二”。江苏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五年前提高4.5个百分点。浙江自2005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快于GDP增幅,去年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57.6%。

  10月13日,沪苏浙皖相关领导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长三角发展大计。各省市的决策者一致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各地将协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务实推进各个重点专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