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后ECFA时代两岸民企应“抱团取暖”“优势互补”

时间:2012-10-31 08: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香港10月29日电 (记者 刘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局势的深刻转变,两岸三地民企应如何“抱团取暖”?步入后ECFA时代,两岸民企应如何优势互补、深化合作?29日,由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和台湾工商协进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后ECFA两岸民企(港浙台)经贸论坛”于此间举行。与会的专家在以“拓展两岸三地民间经济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论坛上就上述提问给出了精彩答案。

  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用“龟兔赛跑”来形容浙江前20年跟欧美的竞争。他风趣地比喻说,趁着兔子打瞌睡,乌龟赶了一段路。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兔子不打瞌睡了,这时候就只有转变竞争方式,才有赢的机会。

  他认为,现在竞争方式从“赛跑”变成了“游泳”。他说,因为互联网扁平化、生产分散化等因素让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个“游泳池”的状态,所有中小企业都浮在水面上,谁有能力就可以胜出。他强调,“浙江有网络优势、中小企业优势,台湾有专业化优势,香港有国际化、金融空间优势,三地相合就有优势、平台和空间。”两岸三地应在ECFA的道路指引下,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并着重加强研究方面的合作。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深刻改变,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刘忆如的表述更为清晰。她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欧美扮演的是消费者角色,亚洲则是储蓄者的角色;危机爆发后,欧美开始重视储蓄,而亚洲逐渐转变成一个消费者的角色。面对这种新趋势,两岸三地应根据亚洲市场的特色,比如老龄化等,共同去寻找和开发保健、医疗和娱乐休闲等未来新产品。

  刘忆如说,台湾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度,能够更快发现什么是未来产品;香港长期以来在金融业上占据优势;大陆则在生产和市场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她建议,透过香港这个媒介,大陆和台湾可以在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营销和品牌等方面进行更为广泛、细致的合作。

  “在欧美货币宽松政策背景下,如何加强两岸三地金融合作”成为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方方演讲的主题。他为此提出三大对策,一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趁ECFA东风,推动大陆央行和台湾“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二是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香港资金进入台湾,并鼓励台湾企业利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历史机遇,进入香港筹集资金;三是利用两岸三地互补的优势,联合起来去收购一些具有科技水平和发展前景的资产,把越来越不值钱的货币换成更具潜力的资产和技术。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齐平说,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个趋势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逐渐兴起、货币宽松导致金融稳定机制不复存在以及全球需求紧缩。面对这种形势,一个应对之策是“内需化”,另一个对策是区域化。

  他认为,两岸三地之间有地缘、人缘优势,有很大机会去推动区域化,但前提是要想办法破除种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政治障碍,并把各种生产要素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在硬件、软件上给予民企更多便利。他说,ECFA要真正运作起来,两岸三地就要打通关节、促进流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天地。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