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5日电 对于14日在北京开幕的两岸经贸论坛,岛内媒体今日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给予关注。代表岛内各大型企业的工商界领袖在国民党代表团中引人注目,其中隐含的一项重要意义是:岛内业者决心脱离民进党当局“积极管理”的束缚,希望藉在野党构筑的这项两岸经贸互动平台,另寻商机,走自己的路。因为两岸经贸论坛是以经贸作为唯一的主轴,只有两岸共同“拼经济”,台湾企业才有前途,台湾人民才有前途。
台湾《中央日报》的社论文章以《企业选择走自己的路》为题指出,政党轮替后,岛内若干企业确实在“西瓜偎大边”的考虑下,公开表达了支持泛绿的政治立场。但这些企业的政治表态,却付出了经济利益的惨痛代价。在“政治凌驾专业”的原则下,民进党“政府”并没有照顾到企业界的专业需求。
首先,民进党“政府”无力和无能施政,使岛内投资环境因为治安败坏和社会的缺乏稳定而每下愈况。不仅外来的投资裹足不前,岛内投资者也缺乏足够的诱因。再加上,“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反反复覆,使岛内企业在难以“揣摩上意”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中长期的经营规划。
其次,民进党“政府”欠缺全球化趋势下应该具备的“国际观”和“中国观”,无法为岛内企业在外国创造商机。就以两岸经贸关系为例,大陆市场对台湾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的关键性作用,无论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看,都有许多数据可以加以验证。无奈,民进党“政府”偏偏执着于意识形态的偏见,采取“积极管理”的政策,逐步关闭企业界登陆大陆的大门。
岛内企业这次随同连战主席出访大陆,是选择走自己的路,因为在整个访问过程当中,一些企业界代表必然会在民进党“政府”戴上的政治有色眼镜下不断地受到监视。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企业界选择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这次的两岸经贸论坛是以经贸作为唯一的主轴,只有两岸共同“拼经济”,台湾企业才有前途,台湾人民才有前途。
台湾《中国时报》的评论文章指出,两岸经贸论坛有几个现象相信执政当局是不会低估的:
第一,国民党透过两岸经贸对话所打开的双赢论述空间,以及所获得的民意支持度,已经不是绿营的“卖台说”或红帽子所能阻挠了;
第二,大企业已经摆明了开始选边站。这次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50余大企业,有许多负责人已经不再避讳而选择亲自出席,他们的产值加在一起已经接近台湾总产值的五成,换言之,不论扁当局未来要对这些大企业怎么积极管理,已经挡不住他们西进布局的步伐了;
第三,随着经贸对话的次第展开,若干措施的推进已经逐渐不再理会台湾行政部门的政策拦阻,直接绕过政治而行了。
文章说,当越来越多的两岸经贸互动根本绕过行政部门而自行运作,行政部门将会发现,他们不仅无从“积极管理”,而且将在两岸互动的过程中快速被边缘化,他们所最怕碰到的“去政府化”现象,恐怕将真的成为现实。
文章说,目前台湾经济尚能维持起码上扬的局面,正是在靠两岸经贸支撑,如果将这部分删去,台湾早就陷入负成长了。两岸经贸依存度已然走到这个地步,主政者却还是成天端着意识形态念咒,也就莫怪民间要选择自力救济了。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文章指出,大陆成为“世界工厂”与市场,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不再是预测的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式。麦肯锡顾问公司分析,台湾参与大陆成长的机会之窗只剩两、三年,如果错过,薪水跟生活质量未来10年会下降。去北京的大老板不过是在商言商,“末班车”马上要开,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谁能等到2008呢?
台湾《中华日报》的社论指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赴北京出席两岸经贸论坛,随同前往的顶尖企业领导人超过50位,显示就算会惹恼扁“政府”,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贾庆林在论坛开幕时呼吁,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以及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另一方面又表示两岸可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意谓扁当局宣称要推动的直航、观光,只能透过民间来处理,但若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就可恢复谈判建立经合机制。
文章说,陈水扁若只会批评国共论坛是大陆“遮羞布”,而不思改善两岸关系,具施压效果的论坛将使其陷入跛脚。谁能打动民心?不言可喻,扁当局还有什么筹码与大陆抗衡?
台湾《工商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旅游,对两岸而言都是有利无弊的政策。除了增加见闻的传统旅游收获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外,两岸人民的加强互动与沟通,以及双方因为观光旅游这种较不具政治敏感性活动的扮演润滑剂作用,也可以将近年来累积的误会及隔阂全数化解,甚至重新认识对方及重建相互信任。
来源: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