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钦照:“海西”要成为台商最聚集地区

时间:2010-05-24 14: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在中国大陆几大区域经济当中,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最具对台特色的经济区,可以说,海西经济区因为“对台”而依存,也唯有以“对台”而壮大,并在各大经济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当前海西经济区吸引台商的状况如何?这儿有哪些商机为台商所看中?台商投资过程中又有着哪些期许?记者最近就此专访了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厦门市台协会长曾钦照。

  数量约占大陆台企1/10

  记者:在大陆台商分布图当中,海西经济区台商分布情况怎样?

  曾钦照:截止5月底,大陆台企大约7万家,海西经济区有七八千家,大概占了1/10,与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台企的数量相当。当然比起珠三角、长三角的台企,就少多了。

  其中,海西经济区台企最多集中在厦门,共有2500家,其它的分布于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沿海一带,至于山区的龙岩、三明、南平,三地台企加起来才上百家。

  记者:台企在海西经济区中,有没有形成较明显的产业链?

  曾钦照:目前台企在厦门的光电产业链较明显,友达光电进驻之后,吸引来一批上下游厂商跟进。不过,现在厂商刚进驻投产,如果发展顺利的话,才会继续扩大产业链;如果发展不尽如人意,就可能缩减规模。

  泉州台企的产业链不明显,福州的华映光电、东南汽车较强,带动了一批配套厂商。我认为海西经济区台企比较有希望做强的产业是光电,该产业用地少、产值高,很适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多地少的特点。

  走“金”字化产业路子

  记者:海西经济区在对接台湾产业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曾钦照:厦门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对台方面具有指标性、带头性的意义,如今经济特区优势渐渐没了,原有优势逐步消失之后,如何创造新优势,非常重要。

  海西经济区应该走“金”字化的产业路子,集中投资额高、科技含量高、产值高的产业,出台比其它地方更优惠的吸引台资的政策,从各方面接近海峡东岸产业。

  海峡西岸与海峡东岸相辅相成,没有海峡东岸经济区就没有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东、西岸若能整合成海峡经济区,就是说福建加上江西、浙江的一部分,与台湾融为一个经济体,那么经济总量将占到全国的1/3,规模比长三角、珠三角更大,从而成为中国总量最大的经济区。

  对台引资成功,海西经济区就成功;对台引资失败,海西经济区就失败。在吸引其他外商方面,大陆其它经济区比海西经济区条件更好,海西山多地少,唯一优势是对台,所以一定要努力成为大陆台商最聚集的地区。

  去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厦门视察,会见了10位台商,我是其中一位。胡总书记为何单独要看望台商,而没会见其他外商呢?为何要来海沧台商投资区视察呢?假如没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让海西成为台商在大陆的最大聚集地,必将错失良机。

  想方设法创造优惠条件

  记者:海西经济区如何更好地吸引台资?

  曾钦照:政府要关心企业,随时与企业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政府的存在是因为人民和企业的需要,而不能够政府做政府的,企业做企业的,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就没办法一起干事情。

  政府应该多听企业声音,创造沟通平台,台商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能够及时上传。原来苏州昆山学习厦门如何吸引台商,现在厦门要反过来学苏州昆山了。最近我在苏州盖了厂,那里的服务就不错。好坏需要横向比较,而不能仅仅用自己的今天跟昨天比。

  一些新来的台商常问我,“这儿的优势在哪里”,我也经常想,海西的优势究竟在哪里?海西做好“五缘六求”这篇文章很重要,可是不能光有缘,搞经济的人是将本求利,前提是要有钱赚,人家才会关心你,因为没有盈利的企业没有明天。

  海西要成为中国一个大的区域经济体,一定要做好对台工作,否则肯定做不大。如何让台湾与海西接近、对接,进而融合成一个经济体,海西就要想方设法创造比别的地方都优惠的条件,吸引台商。(记者 兰文)


编辑:程轶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