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产学界肯定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具体务实

时间:2010-07-11 22:47   来源:新华网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1日在广州闭幕。论坛发表了22项共同建议,有台湾媒体称为“上天入地全面合作”。两岸的专家以及业者指出,22项共同建议很具体、务实,对两岸未来合作具有前瞻性、开拓性、指引性,也标志着两岸正向制度化合作方向发展,“开始探讨如何共同打拼未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教授总结本次论坛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经过前几届论坛和各种交流活动的积累,两岸互信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二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机制化时代,如何让两岸民众尽快受益成为本届论坛的重点;三是全球逐渐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都在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成为两岸谋求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点。“因此,论坛的22项共同建议,以及贾庆林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有关对新形势下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建议,与前几届相比,都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

  在采访中,两岸的学者、业者都提出了本届论坛的重要背景是ECFA刚刚签署。“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框架中经济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次论坛以两岸新兴产业合作为主题,主要就是讨论在ECFA背景下如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教授说。

  他分析指出,新兴产业同为大陆与台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这一领域合作是两岸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突破口。大陆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大陆来说,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十二五”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对台湾来说,在ECFA签署后,台湾面临着在国际上进一步提升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问题。而台湾的高科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最具有抢占国际制高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兴产业的合作,成为两岸共同的需要。两岸实现新兴产业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能够共同提升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徐博东认为,与以往相比,本届论坛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两岸已开始跳出“如何相互打交道”,开始探讨“如何共同打拼未来”。在前五届论坛中,两岸讨论了实现“三通”、经济合作等两岸分隔60余年来积累的种种“通联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逐渐解决,两岸开始共同谋划中国人共同的未来。

  在22项共同建议中包括了两岸合作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具体政策建议。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说,本届论坛在ECFA刚签署后召开,意味着两岸已从侧重交流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

  他说,本次论坛提出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作为突破口,这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也契合两岸的各自优势。台湾和大陆在新能源领域各有所长,台湾的技术、创意与大陆的技术、市场相结合,互补发展,对双方都有利,未来前景可观。

  他举例说,LED(发光二极管)照明比传统照明节约大量能源。大陆是世界最主要的灯具市场,而台湾在LED的研发、应用领域具有优势,仅去年产值就达9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今年可望有60%的增长。未来两岸可以将LED照明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共同努力将LED照明应用领域从室外的路灯向室内照明发展,发挥创意的功能,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罗怀家介绍说,台湾目前正全力推动绿能产业,包括太阳能光电、风力发电等。去年台湾太阳能光电产值约1000亿元,今年预计增长50%。他估计,到2015年,台湾绿能产业产值超过新台币1兆元,其中太阳能光电产值达4500亿元。“台湾已经如此,大陆市场更加可观。”

  他提出两岸在新能源、新科技领域应更紧密地合作,打造两岸研发者、生产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打造、推出市场标准,在产品专利领域加强合作,在大陆选取一些城市作为两岸新能源、新科技合作试点。

  本次论坛还就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体育、新闻出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提出了建议,强调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对此,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这些建议把两岸文化交流中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全都提出来了,对两岸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为多年来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工作者,我认为这些建议太重要了,具有战略意义。”

  他说:“如同经贸交流需要ECFA一样,两岸文化交流也需要一个类似的制度化、机制化安排,这对两岸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合作,解决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两岸携手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陈春霖期待两岸就这项工作早日启动协商并达成成果。

  张五岳也认为,论坛对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等方面交流合作提出了既具前瞻性、又有紧迫性的建议。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两岸人民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也有利于两岸人民感情的融合和更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

  他举例说,两岸同文同种,但隔阂60余年后,在用语等方面已有了一些差异,因此,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规范术语和专有名词及建设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有利于消弭两岸民众在交流中的一些困境和障碍,也有利于两岸在交流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新闻媒体是两岸民众接受彼此资讯、相互了解的最重要载体,其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和增强,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就是一个重要方向,媒体功能的更大发挥有利于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和认知。(记者 李凯 吴济海 刘畅)


编辑:李学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