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侧记:ECFA签署后的思考

时间:2010-07-12 10: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10日至11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此时距离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不过10余天。

  在舆论热情欢呼两岸签署ECFA,经贸往来迈出正常化、机制化关键一步的同时,参加论坛的代表又将做出何种思考,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强烈吸引着来自各界的关注。

  参访“预热”、主题演讲、专题研讨、22条共同建议……短短两天时间,与会代表间有沟通有交锋,为论坛捧出丰硕的成果。

  本届论坛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倡导在加强互利合作中,共同提升两岸的竞争力。
 

  广泛汇聚民意 建议两岸决策

  2006年至今,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已先后6次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参与论坛的代表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涵盖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各个方面,共达成87项结论和共识,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为汇集民意、凝聚共识,取得的成效实实在在,论坛的社会基础得以巩固和不断扩大。参加本届论坛的代表达400多人,他们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台湾方面除国民党外,亲民党和新党等党派也派员参加,各界代表约200余人。

  因参加上届论坛,许荣淑和范振宗被民进党除名。今年,他们再次来到论坛,不过已换成“人民最大党”党员的身份。该党发言人向媒体表示,他们非常愿意与大陆进行常态的访问和私下的交流。“两岸共创双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促进两党和两岸各界人士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在两岸签署ECFA背景下,本届论坛是国共两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反映了两岸同胞对加强两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共同期待,适应了两岸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客观要求。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队出席本届论坛。他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论坛的作用。他说,如今两岸间交流密切,论坛有一两百个,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受到特别瞩目,这主要源于论坛过去打下的基础以及所扮演的交换意见的平台角色。他指出,论坛得出的结论和建议被两岸有关主管部门采纳的机会很高。

  新党主席郁慕明将论坛形容为承载两岸交流的“三个轮子”之一。“另外两个轮子是两岸两会沟通和海峡论坛。但是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角色特殊。它既汇集民意,又能够有力影响两岸有关部门的决策,是两岸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届论坛在ECFA签署不久之后召开,是一次讨论议题深化,功能表达明确的沟通。”

  合作新兴产业 共担社会责任

  本届论坛距离两岸签署ECFA不到半月。参加ECFA签署仪式的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框架协议的签署不仅是相互减税的贸易促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两岸产业整合的效应。“说得通俗点,就是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

  在全球关注如何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今天,开展新兴产业合作,正是两岸进行产业整合的“突破点”,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又是其中最有潜力的合作项目。

  于是,论坛代表们切合现实需要,围绕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等3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台湾特邀嘉宾林圣忠指出,大陆拥有优质产品制造基地、广阔的华人产品试验平台以及新兴世界市场的优势,台湾则拥有优质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优势。如果两者优势结合,在新兴产业方面共创两岸与全球产业标准和知名品牌,将商机无限。

  来自产业界的代表认识更具体。LED照明技术属于节能环保产业,两岸都在大力发展,也是两岸三大搭桥试点项目之一。半导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说,LED照明的耗电量仅为节能灯的一半,其应用在大陆已普及到家电背光源和通用照明领域,市场价值达万亿元。台湾在LED照明技术领域拥有很好的上游芯片开发技术,这是两岸很好的合作点。

  台湾的太阳光电产业很有竞争力,大陆的相关产业产能也相当可观。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吴荣华指出,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厂商产量统计显示,两岸产量加起来达到全球产量的1/2,且绝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他说,两岸在此领域合作必须开辟新路,寻找产生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否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传统代工。

  还有代表提出,台湾和大陆沿海每年都面临台风侵扰,如果大家利用台风发电,将害为利,也是可供两岸考虑的产业合作方向。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既反映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又顺应全球节能减排的责任要求,可谓“正当其时”。

  期待ECFA落实 协调产业整合

  新兴产业在两岸都是优先发展的领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方向,但是,如何整合双方产业链、协调利益分配,甚至避免重复开发,是两岸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代表们都将希望寄托于被称为两岸经贸交往“高速光纤”的ECFA,希望通过ECFA在各个层面展开沟通,调整产业合作的战略结构。

  台湾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紫宸指出:“新能源产业还不成熟,有投资风险。两岸可否在一些中型城市设置产业合作试点,给予企业政策扶持和信息咨询,如果试点成功,再向更大范围推广。”

  中共中央台办特邀专家石定寰,长期辅导中小型台资企业在大陆的转型升级。他指出,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传统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升级,两岸在新兴产业进行合作,应该将服务中小型台资企业作为主线,辅导其转型,向新兴产业发展。他建议,将两岸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合作以及转型升级辅导部门合作,纳入到ECFA协议的落实内容,争取双方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

  与会代表对ECFA寄予厚望,希望协议尽快生效执行。大家一致认为,唯有如此,两岸未来经济合作的一切愿景才能落实,而不仅是水中幻象。

  经过6场专题讨论充分沟通,与会代表对两岸未来经济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汇聚成共同建议。本次论坛共形成22项共同建议,有关两岸未来经贸合作的建议占总数一半之多。由于两岸相关主管部门人士以特邀嘉宾、特邀专家名义出席论坛,直接参加交流,因而这些共同建议备受各界瞩目。

  福建省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吴能远评价:“历届论坛的共同建议都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大家针对现实议题展开交流,寻求共识,提出建言,并逐渐在两岸形成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本届论坛仍然切中两岸关心的生产方式转变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我相信,这样的论坛在未来会继续扮演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甚至作用越来越强。”  (记者 王昭)


编辑:张蕾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