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南倚沂山,北濒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东营,是联结山东东西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辖12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面积15859平方公里,人口847万,工、农、商业发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世界著名的风筝都。
潍坊市公路建设实现大发展,交通发达。济青、潍莱、东青3条高速公路通过潍坊境内,津汕、青红、荣乌、潍日4条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将开工建设,国道308、309横穿东西,206纵贯南北,连同19条省道和正在实施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形成了以潍坊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公路为骨架,干支线相连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全市十二个县市区与市驻地之间除临朐县外有一级以上公路相贯通、乡乡镇镇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到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04.5公里,三级以上公路4761.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8.4公里。
境内铁路路网逐步健全和完善。脐济铁路潍坊段在前几年完成复线改造和列车提速的基础上,去年开始又进行电气化改造,同步实施了潍坊火车站改建,预计10月份可纳入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在积极扩张胶济铁路干线运能的同时,努力加快地方铁路建设,先后建成了益羊、宅羊、青临、大莱龙等地方铁路,实现了潍坊南、北、西三面有铁路贯通。到2004年底,潍坊市境内拥有铁路443.78公里,其中地方铁路199.18公里。
潍坊市是沿海城市,先前受地质条件等制约,海上门户一直未打开,制约了潍坊经济的发展。1978年以后,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建成了羊口、下营、潍坊北港3个地方小港。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1996年5月动工改造扩建潍坊港,建成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98年通航运营,并实现二类口岸对外开放。2004年又建成了两个5000吨级泊位。目前全市港口拥有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8个,500吨级泊位15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00万吨,初步奠定了发展海上运输的基础。2004年潍坊港完成吞吐量298万吨,创历史新高。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潍坊航空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89年9月,利用廿里堡空军机场开通了潍坊至北京固定客运航班,开始了联航业务。在巩固联航的同时,按民航4D级机场标准,于1995年6月建成了潍坊民用机场,1996年完成二期配套工程,民航发展步入正轨。2003年底,潍坊市政府与海航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潍坊机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开通航线6条,每周达到35个班次;货邮发展迅速,成为邮航全国第四大处理中心。2004年共完成航班起降2126架次、旅客吞吐量3.4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51吨,同比分别增长104.6%、210.9%和37.3%,各项指标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适应交通运输需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万方、南方、广大”等一批高规格、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已形成规模,成为引领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龙头。先后建成了潍坊客运汽车总站,潍坊联运客运站,潍坊东客运站以及部分县级客运站,为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为促进城乡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自2003年起积极实施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加快乡镇和农村客车站点建设,共建设客运站点4000多个,农村客运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的繁荣兴旺。目前,已基本建立了陆、海、空各种运输方式相衔接,包括客、货运输、危险品运输、集装箱运输在内的门类齐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截止2004年底,全市营运性客运班车保有量达到6183辆,营运性货运车辆保有量达到2.68万辆。客运营运线路达到668条,其中跨省线路70条,跨地市线路227条,市内线路371条。全市船舶保有量达到30艘6.5万载重吨。潍坊联运公司跻身“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行列;潍坊小商品城成为我市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进入全国十大小商品城行列。潍坊城区客运出租业创出行业品牌,较好地展现了潍坊的城市形象。
下一步,潍坊将围绕建设半岛城市群,努力打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枢纽,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达深度,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过能力;加快港口、机场、地方铁路、集疏运中心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和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