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讲述富春山居图合璧背后十余年曲折故事

时间:2011-06-01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11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行。作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是第一次离馆赴境外展览。图为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富春山居图》。中新社发 汪恩民 摄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烧成两卷,前段《剩山图》上世纪50年代后存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运到台湾后一直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在两岸关系日渐热络的背景下,经过两岸有志之士十余年的努力,两画将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是大陆最早致力推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当事人。他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电话采访,讲述了这幅传世名作分处两岸60余年后实现首次合璧展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谋划合璧

  杨建新介绍,与目前仍分藏两岸的《四库全书》、“三希帖”相比,《富春山居图》是唯一一件文物分处海峡两岸的稀世珍品,而它问世后的600多年里发生的传奇故事,更赋予了它额外的价值和意义。“《富春山居图》的命运,也是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历史的折射。”

  杨建新回忆,幸运的是,他最近十六七年的工作,不管是在浙江省台办主任任上,还是在浙江省文化厅工作,始终都和《富春山居图》“有点渊源”。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杨建新在浙江省台办工作时就曾想用《富春山居图》合展来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当时很强调经贸合作,这个当然也很重要,但是这毕竟是物与物的交流,而文化交流却不一样,它是人心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是精神的交流。”

  “98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谋划《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事情,99年觉得难办,当时我们的画过去台湾,还是有可能,但是台湾的画拿过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谈及旧事,他语气中不无遗憾。

  “这样我们就策划了一个活动,叫做‘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暨春江雅集活动’,我们邀请了30多位两岸书画家,一起临摹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著名国画家李奇茂等都有参与。举办这次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表达两岸艺术家、书画家、文化工作者的一种意愿和情感。

  道路曲折

  当年组织两岸书画家临摹《富春山居图》后,浙江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实现真正合璧的努力。只是由于台湾陈水扁当局主政时期,两岸关系比较紧张,两画双向展出机会渺茫,两岸不少有志之士意图促成合璧,最终也未能成功。

  “当时我们的《剩山图》到台湾展出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怎样跟台北同行互动,甚至争取台北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出,则是毫无可能。”杨建新回忆说。

  2005年,《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出现转机。杨建新透露,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当年曾专程到浙江,并几次到台湾想努力促成这件事情,而台湾方面的反馈仍是: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台北故宫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的事先不谈。

  杨建新当时表态,希望实现两岸《富春山居图》的交流,有来有往。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去台湾展览没有任何问题,但希望台湾方面承诺适当的时候台北故宫的《无用师卷》能赴大陆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合璧展出。

  “但当时台湾方面连这样一个遥远的承诺都不愿意。”杨建新今天回想此事仍掩不住遗憾。

  关键问题卡壳

  2008年,国民党重新在台湾主政,两岸关系由对抗转向和解,杨建新觉得时机成熟了些。

  “2009年其实有个契机。”当年两岸故宫在台北故宫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博物院60年来第一次合展,其中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37件,包括多幅表现清宫生活的珍贵画像。

  杨建新告诉记者,在这个背景下,台湾故宫方面多次托人带口信或者书面来信,他们准备办一个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他态度依旧:浙江方面过去没问题,现在和未来都没问题,但是希望能和台北故宫实现双向交流,希望台北故宫的《无用师卷》在未来也能赴大陆展览。

  随后,浙江接到了台湾方面的正式来函,希望大陆能制定一个法律,即“司法免扣押条款”,不扣留在大陆展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一开始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匪夷所思,扣留台北故宫博物院过来展览的文物?坦率的说,我们连想都没想过,怎么可能呢?”杨建新后来才明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很多文物本来就是大陆运过去的,台湾方面担心大陆会不会借展览机会扣留?

  台湾方面在来函中还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件文物被内定为“限展国宝”,即从不出宫,自己展览也是最低4年才拿出来一次,包括《无用师卷》。

编辑:杨笑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