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肖立戎老先生是在2003年盛夏的益阳市金桃苑收藏市场,当有人介绍面前这位推着自行车、戴着旧草帽的瘦高老人是台湾退休的老医生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位平时喜欢收集各种各样被淘汰不用的农耕具和生活用品、外表朴实得如当地普通农民的老人,是台湾荣民医院退休的老医生?
2005年我调进了台办,工作上与肖先生接触的机会增多,加上有收藏的共同爱好,渐渐地与他成了“忘年交”。每次见面,已逾八旬的肖先生总亲热地称我“小老弟”;每每谈到他的藏品,这位健谈的老人总是兴致勃勃。有时为了能形象地描绘出他新近得到的“宝贝”,他手比脚画,神情俨如一个童趣盎然的孩童。然而正是这位可爱的老人,为了亲手建起家乡第一个民俗博物馆,20年来骑着自行车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拣”回了2000多件民俗文物。
收藏源于爱
今年84岁的肖立戎出生在资阳区长春镇杨树村三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儿童时,每当天晴出红火,他就会看见父亲背着农具出门去劳作的背影,到傍晚,从田野归来的父亲就会坐在门前默默擦拭他的农具,夕阳下父亲那如弯腰木犁一般苍凉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他脑海里。七岁时,肖立戎要上学了,为了能让他穿上新衣去体面的报名,他的母亲每晚都忙得彻夜不眠。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睡眼朦胧里,油灯的灯火摇晃着母亲熟悉的身影,纺车的嗡嗡声在宁静夜晚的空气中回荡……
“我一见到这些犁啊耙啊纺车啊,心中就会悠然而升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开始怀念辛勤把我养大的父母来。”
18岁时,肖立戎考入黄埔军校。1949年,他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年轻的肖立戎到台湾后,发奋读书,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台湾荣民医院,后在荣民医院从事医务30余载,曾任张学良将军的营养医师。其两个子女均学有所成,家庭和睦,生活安逸,但近四十载的家乡梦始终不能释怀。1987年11月,台湾开放了居民赴大陆探亲,已经退休的肖立戎简单收拾行李,携妻飞回大陆探故乡。几十年的魂牵梦萦,肖立戎重回故土的欢乐难以言表。与亲人共诉相思情后,肖立戎不免感到有点遗憾:那装载着太多太多美好回忆的老宅已荡然无存。
1988年夏,肖立戎委托侄儿在老宅原地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并围起了一个小院,从此他每年携妻回来在这里居住半年,20多年来从没有间断。1988年9月,他第二次回乡探亲时,楼房刚刚竣工,为了找回当年老宅的感觉,肖立戎四处在外寻觅老家什布置新房。9月12日,肖立戎听说10里外张家塞乡东风村村民皮有才家有张和他家过去一模一样的雕板床。当他赶到皮家时,正巧看到皮有才用床上的雕花板生火做饭。熟悉的雕板床做工精细,残件却支离破碎地散落一地,此情此景让肖立戎十分痛心。
“祖上的东西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人去发现收藏,就会被破坏掉。”
这次经历使肖立戎觉得应该为祖辈留下的东西做点什么,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艰难的收藏之路。从1989年开始,肖立戎每年回乡探亲,就骑着自行车、提着一个大口袋,在家乡寻觅民俗文物。1991年6月,听说10公里外的左家仑村村民郭志兴家有一块“福禄寿”三星竹雕笔筒,他多次上门购买,不期被大雨淋了个透湿得了重感冒。深受感动的郭志兴把世代相传的三星竹雕笔筒半赠半卖给了他。1992年秋,为了将托运不便的一辆农用板车拉回来,他独自步行10多公里山路将板车从交通不便的桃江甘泉山乡拉到了通了公路的河溪水乡政府……
据了解,21年来,肖立戎骑着自行车走遍了赫山、资阳、桃江等6个区县,寻觅到了祖辈使用的犁铧、渔具、坛罐、灯具、织布机、纺线机等民俗文物2000多件,并将寻觅到的民俗文物一件不少地运回到家里。
“收藏这些宝贝花了我不少精力和钱财,家里人不理解,但我认为值得。”肖立戎说。
小院里建起民俗博物馆
收藏的时间一长,肖立戎的藏品变得越来越多,许多人很好奇,纷纷前来参观欣赏。2006年6月,他在自己的小院里建起了一个民俗博物馆,供人们免费观赏。
一走进民俗博物馆的院门,参观者立刻就会被满院子的物品给吸引。在宽敞的六个房间里,各式各样的藏品密密麻麻挂满了墙壁,摆满了货架,堆满了脚下。民俗博物馆总面积达300多平米,共陈列出肖立戎20年来收藏的民俗及历史文物2000余件,每一件展品上都贴上了写有简单介绍的小标签。底层的展览室展出的是普通民俗文物,藏品大致分为农具类、渔具类、工具类、灶具类、竹艺类等,年代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农具类主要有农用水车、独轮车、木犁、各种规格的“付桶”、踏耙、种子筒、秧推耙、晒谷耙、棉花移苗器、以及牛蓑衣、人蓑衣等 ;工具类有茶工具,竹艺制作工具,木工工具,制排、放排工具,弹棉花工具,打麻织布工具,捕鱼工具,木婴儿摇篮,竹制儿童推车等,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肖立戎还把楼上的走廊和客厅开辟出来,专门展出其藏品中的精品,包括明、清时期的益阳羊舞岭民窑瓷器;明、清、民国大件小件湘雕精品木器;反映江南农家文化生活的历代字画等。
“琳琅满目的民俗文物让我看到了祖辈的辛勤和智慧,让我内心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前来参观的益阳市一中美术教师莫劲松说。市民俗专家认为,肖立戎收藏的这些民俗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对益阳本土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
“有人说我收藏民俗文物是为了钱,其实,我对钱看得很淡。”肖立戎告诉前来参观的收藏界朋友,他退休后退休金相对较高,但他一不讲究吃,二不讲究穿,生活简朴,不喜欢奢侈。几次他携妻到南方旅游,也是挑最便宜实惠的路线,从不住高档宾馆。但是如果遇到喜欢的藏品,他总是舍得花钱,光那些在走廊客厅里展出的50多张历代字画就花了他10多万元。“20年来,我一件民俗文物也没有卖过。”肖立戎称,“我要看着守着这些宝贝,等我眼睛看不清了,我就会把这里的所有藏品捐赠给市博物馆。”
莫忘了本
近段时间,肖立戎每天清晨就早早地起了床,首先去开了小院的门,然后仔细整理擦拭着他20年来收藏的民俗文物。在他眼里,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
“我希望能将益阳本地的农家文化保存下来,让年轻人多看看、多了解先人生活和创业的艰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肖立戎说。“过几天,在杭州做生意的儿子和在英国念博士的女儿要回来看我了,我要把这里的藏品一件件介绍给他们看,而且还要嘱咐他们,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要记住我们的祖辈是怎么生活的,莫忘了本。”(资阳区 周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