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台南之前,乍听友人说起喜欢吃那里的“棺材板”,差点笑得喷饭,心想这个癖好也实在是独特而且出人意表,细聊之下才知道那是台南颇具代表性的、相当有知名度的地方乡土小吃,且以台南市康乐市场内的七十年老店“赤坎棺材板”最为有名。
盛名所召,记者在当地友人的指引下来到原来的“沙卡里巴”即现在的康乐市场。 “赤坎棺材板” 老店就在一个幽深的小巷子里,有两个相互比邻的餐厅,其中一个为上下两层,店面不大、桌椅装饰更是普通,唯有墙面上悬挂的各个时期的老照片在点缀着这个老店的辉煌。
许宗哲先生现在是这个老店的掌门人。听说记者是从大陆来的非常高兴,他说:“我也一直在考虑将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大陆,目前已经在大陆申请了一个‘第一板’的商标,但是我们老店的传人太少、人手不够,怕发展太快影响我们的品质,所以就还迟迟没有去。”
据许先生介绍,这个年“赤坎棺材板”是由其父亲许六一先生在轻时代首创的,迄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台湾刚光复后,西餐也随美军的驻地零星地散布在南台湾。对烹调很有兴趣的许六一先生因习于西餐的烹调,匠心独到地发明了“棺材板”。
“棺材板”的取材是土司,即通常所说的面包片,餐具是用刀叉,都是具有西餐的色彩。至于“棺材板”这个名字的来由,许宗哲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许先生说,这“棺材板”由传统的升官发财之吉意,原名为“鸡肝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鸡肝等内脏是属上等食材。许六一先生采用鸡肝为其主要内馅且将之命名为鸡肝板,在当时已小有名气,过往食客也喜欢到“沙卡里巴”点鸡肝板来犒赏自己的五脏庙。
有一天,台大考古队来到沙卡里巴“盛场老赤崁”点心店品尝鸡肝板。大家对这似西点的食物赞誉有加。其中一位教授先生闲聊之际忽然说起:“这鸡肝板形似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许六一先生听完后爽朗地说“那从此我的鸡肝板就命名为棺材板吧!”。因此,这有点吓人的名号——“棺材板”就叫响了台南的传统美食界。
基于对餐饮数十年的执着,许宗哲先生以发扬台南市家乡小吃为使命不断研究和创新,到现在已是四代同堂。记者在店里看到,当年与许六一先生一起创办老店创始人之一、许宗哲先生九十岁的母亲还在店里帮忙,还有许宗哲的太太和儿媳妇。
许宗哲先生说,老店的这个手艺从来就是传男不传女,经营管理全都是自己家里人在做,以保证产品的品质。手艺从来没有外传,至于周边也有人在仿做“棺材板”,口味肯定不是这个老店的。
据许宗哲介绍,七十年来这个老店的“棺材板”的也有了一些改进,许宗哲先生在秉持原有的风味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配料,创制出了一些新的口味,以迎合新时代年轻人的胃口。
言谈之间,许先生也流露出想把“棺材板”做大做强的心愿。目前,这家老店不仅在大陆已经注册了品牌,也在美国进行了注册。许先生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目前在美国,还帮老店建了一个网址。老字号在新生代的手上已开始借助新技术来打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