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八桂在南宁:一场颠覆传统的学术研讨会(图)

时间:2010-08-24 21: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由广西区文化厅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现场(中国台湾网 吴彤 摄)

  中国台湾网8月19日南宁消息 人们印象中学术研讨会中的演讲应该是在庄严气氛下,由演讲人在演讲席以雄辩的口才、精辟的立论和旁征博引赢得台下的尊敬。但在18日广西民族大学的学术报告厅里,这个观念被彻底颠覆。

  18日,来自“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的海峡两岸文化界人士,走进了座落在南宁相思湖畔的广西民族大学,出席由广西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午8时30分,参加“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全体嘉宾与广西民族大学的学子们鱼贯而入,把阶梯学术报告厅坐得满满的,有的学子没有坐位只好坐在台阶上。

  首先进行学术演讲的是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杨秀昭先生。他讲演的题目是《广西民族歌谣文化探析》。满头华发的杨教授从春秋战国时《越人哥》、及《周礼·春官》谈起,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学术素养,论证了广西民族歌谣的历史源远流长。

  如果学术研讨会到此结束,这场研讨会将与全国其他成千上万的学术研讨会并无二致。但接下来,扬教授开始了演讲的第二部分:“广西民族歌谣曲目赏析”,他先后请几位盛装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的姑娘小伙儿在主席台上演唱了壮族嘹歌、瑶族山歌、苗族情歌以及侗族大歌,或二重唱、或对唱、或合声、或齐唱,其质朴原生态的声音,让全场听众爆发出阵阵的掌声。

  扬教授结论说:广西歌谣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有生机盎然的传承新姿,正以崭新的态势向世人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

  扬教授精彩的演讲博得与会听众雷鸣般的掌声。而当台上的侗家女儿下台时,头上身上佩带的银饰叮当直响,引得来自台湾文化界的女嘉宾们赞叹不已。

  随后是由出席“情系八桂”活动的学者、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主任吴荣顺教授发表学术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来自天神眷顾的天籁复音:台湾南投县明德部落布农族的八部音合唱》。吴教授的研究方法显然受西方影响较大,再加上演讲中有时夹杂日文、英文、法文或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之国际民俗音乐家协会文献,开始时颇让参加情系八桂活动中不从事音乐专业的嘉宾有些难懂。

  高潮发生在演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只见在吴教授的示意下,从“情系八桂”活动的台湾嘉宾席中传出了几声低沉而悠扬的呼唤,然后十位身着台湾少数民族服饰的赤脚的台湾男嘉宾唱着走上讲演台,演出了他们的祈祷小米丰收歌。歌声忽大忽小,忽高忽低,连绵不绝,仿佛将台下听众带到台湾中部少数民族部落的大山间,像瀑布直泻、像蜜蜂群舞、又像百鸟振翅。歌声的起伏变化,似乎让人看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祖祖辈辈,在祭司带领下,祈祷来年丰收的美好愿景。他们的雄浑歌声,质朴喉音的美妙和声不时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时,吴荣顺教授间或利用投影仪进行讲解,立刻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大家感觉到吴教授的演讲生动形象,不时对他的演讲报以掌声。

  吴教授就pasibutbut——《祈祷小米丰收歌》研究史回顾、pasibutbut的起源传说及功用与功能、pasibutbut的传承与递变等,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运用科学仪器从声谱图中分析声部高低变化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吴教授最后结论说,台湾南投县明德部落布农人的八部音合唱,从集体围圈低吟到仰天长啸,他们对生命的巨大热情在一种天人交感的狂喜中找到了出口!在音乐里,生命种种的经历内化为抽象的声响过程,未完成的圆满追求,族人始终努力不懈地尝试与演唱,渴望达至最终的和谐。

  随后,广西博物馆馆长、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吴伟峰就《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荣誉教授辛晚教就《台湾文化资产保存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分别进行了演讲。

  在中场茶歇时间,余兴未尽的两岸少数民族歌手——广西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同学,与来自台湾南投县明德部落布农人的男歌手们,又来到学术报告厅外的空地上,索性放开歌喉,再次进行歌唱,现场之热烈、歌手们之投入引来现场大批两岸文化界嘉宾围观欣赏。

  于是,一场学术研讨会,演变成了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同胞的对歌会。这只有在刘三姐的故乡,只有在两岸少数民族的共同参与下,才会实现。

  如果要问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的这场学术研讨会的动能何在,这就是海峡两岸少数民族血液中,流淌着共同的中华情与歌唱基因。(中国台湾网 吴彤)

  杨秀昭教授在学术报告中的曲目赏析环节直接请十多位少数民族学生上台演唱 (中国台湾网 吴彤 摄)

来自台湾的吴荣顺教授与他的“豪华演出阵容” (中国台湾网 吴彤 摄)

来自台湾南投县的明德部落布农人在表演酒歌 (中国台湾网 吴彤 摄)

  

编辑:石宏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