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属单衍国:踏平坎坷成大业

时间:2009-12-03 17:0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从农家子弟,到企业家;从默默无闻的挖煤工,到张家界市人大代表,台属单衍国有太多的感慨和感叹。多年来的艰苦创业,让他牢牢铭记了一句话:成功永远属于不言败的人。


  守土尽孝不言愁


  慈利县东岳观镇南家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美丽小山村。1966年2月,台属单衍国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兄弟姊妹五人,他居第三,父母叫他“三儿”,村里人便叫他“单三”。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要养活五个孩子,做父母的可是吃尽了苦头。父母的艰难,单衍国打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他能干事开始,就主动帮助父母亲做家务和一些农活。上学后,在学校里他是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回到家里他是父母勤快懂事的“乖儿子”。


  1984年参加高考,单衍国以几分之差落榜,无缘步入高等学府。父母为儿子的落榜掉过泪,兄弟姊妹们为他的落榜感到惋惜。父母亲一商量:咬咬牙,再让“三儿”读一年,单家好歹也要出一个大学生!可单衍国却断然拒绝了父母的这个决定,他毅然放弃了复读。他要回家务农,替父母减轻负担,他坚信靠他的双手,靠家里的“三亩一分半”土地能让家里人活出个样来。之后,他便朝出暮归,荷锄打耙,恋上了家乡的土地。


  第二年,四弟单衍军也从学校回到了家里,与他一起干起了“科学种田”。村里人说:“单三”、“单四”是“翻着书本”种“秀才田”。单衍国与四弟种的田的确比别人好,庄稼的收成也比别人高,可家里的日子依然变化不大,还是停留在“糊口度日”上。


  1989年,刚开春不久的一天,父亲对单衍国兄弟俩说:“三儿、四儿,外面的世界比南家大,兴许能找到口好饭吃,你们出去闯闯吧!不要担心我和你妈,我们还能动几年,混好了再回来给我们养老”。父亲的话很在理。其实,单衍国和四弟也多次商量“外出”之事,可兄弟俩就是放心不下日渐年迈的父母亲。


  “闯闯吧!”单衍国与四弟下定了决心,他们听别人说山西挖煤挣钱多,便商定去山西。


  扬帆弄潮舞煤海


  几经周折,单衍国和四弟衍军来到了山西灵石县。兄弟俩双双在灵石县交口镇金庄三煤矿二队当起了挖煤工。


  挖煤工很辛苦,一天要干10到12个小时的活,伙食又不好,吃的尽是包谷和劣质面粉,菜大多是土豆丝拌酱油,十天半月难得吃上一块肉,月工资也只有200-400元不等。单衍国和四弟除留一部分钱补充身体能量,其余的钱都寄给了父母。


  山西灵石是一个产煤大县,煤矿遍地都是,单衍国发现每个矿区的储量,煤层原度及煤质都有好歹之分,为赚钱更多的钱,他便开始暗地里挑捡着煤窑去打工,用他的话说是做工的人挑老板。他与四弟不到两年,从交口镇到南关镇、夏门镇先后换了四个矿区,1991年上半年,兄弟俩来到了神兰山煤矿,单衍国和四弟都能吃苦耐劳,挖的煤比一般的工人要多,收入自然也高了。老板看准了诚实能干、吃苦耐劳的兄弟俩,不到三个月便让单衍国和他的四弟当上了采煤一、二班的班长,按单衍国的话讲算是走上了管理岗位。


  的确,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却比成天呆在洞里挖煤更有机会接触管理层了,矿里经常召集“班长”们开会,布置督工和交待一些安全施工要求,单衍国便开始了摸索安全施工的管理和预防套路。


  在神兰山煤矿,兄弟俩一干就是两年多。1993年,单衍国见条件比较成熟了,便多夏门镇玉口煤矿老板郑仕德手中承包了二号煤井和四号煤井的安全生产,每吨提安全费2元,承包接近一年,单衍国得到了近三万元的收入。可后来,老板克扣工人工资,单衍国替工人打抱不平,便与老板发生了矛盾,怒然辞去了工作。这件事并没有让他感到后悔,反而使他下定了决心:日后自己当上了老板一定要善待工人。后来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眼看就要苦尽甘来,却为了工友又落下了失业之苦。面对这些,单衍国,这个不安分且不向困难低头的土家汉子更加坚强起来了,他开始寻求机会,走生产、安全大承包的路子。


  离开玉口煤矿不久,他又从交口乡红杏煤矿宋二亮老板手中揽下了建设井口的工程,将这口井的挖煤建巷、生产质量及安全等要全权承包,当年他就赚了10万元钱,两年后,他瞄到了灵石县地矿局煤矿将实行承包制,便又将有100多号工人的东采区一号大井的承包权揽下了,当年这口井让他获利20多万元。


  渐渐地,灵石县煤矿行业的一些老板开始看好这个来自湘西大山区的善良、能干的小伙子。1996年,交口乡马家庄南洼煤矿老板魏桃将整全矿区的生产和管理交给了单衍国,魏老板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单衍国获得了南洼煤矿的独立经营、管理权,他在那儿一干就是四年,直至煤源枯节。在南洼煤矿经营期间,他又先后承包了附近马陌民的四个煤井和英武镇金泊煤矿。至此,他开始管理起一个拥有1000多人的生产摊子。


  2001年,他又入股到交口乡最大的实验煤矿担任了生产矿长,进矿后组织力量对矿区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将一个原生产量1.5万吨生产规模的矿区提升到30万吨的规模,仅此矿,单衍国每年个人可获纯利500余万元。
在山西拼搏了18个年头,单衍国从一个不名一文的挖煤工,变成了一个拥有3口煤井,资产达亿元的大老板。


  致富不忘报社会


  产业的辉煌和荣耀没有阻止单衍国前进的步伐。丰富的管理水平和超前的市场意识把单衍国推到了经济大潮的浪尖上,面对煤矿行业激烈竞争和市场供求的潮起潮落。单衍国把目光瞄准到家乡丰富的镍钼资源上。2006年10月,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慈利县,他立志在家乡创办一个大的矿产加工企业,以回报家乡父老。


  2007年3月以来,他与四弟投资1.1亿元收购了寅丰、宏林、宏澧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了衍国、衍金矿业有限公司和张家界锦富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吸纳了1700多名富余劳力,其中有8名为残疾人,60余名为下岗职工,在创业初期,该企业就向国家缴纳了500余万元的税收。


  追求是开创事业的动力,拼搏是获取成功的源泉。永不满足的单衍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调整自己追求目标,向着更高的领域攀登。今年初,台属单衍国与台商余孝文合作,引进了中南大学先进技术,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注册了锦富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活性纳米重质碳酸钙粉体精深加工,建成镍钼矿开采深加工和碳酸钙开采到精深加工两条高科技技术生产线。


  单衍国成功了,谈到成功,他总是说:“我遇到了一个好时代。要不然,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是的,在他创业的每个脚印中,每一个阶段里,都能折射出:天时——党的政策好;地利——各级领导的关爱;人和——全体员工的拥戴和敬业。


  致富思源,知恩图报,单衍国不忘家乡父老,反哺双桑梓,倾情回报社会。每逢公益事业,他总是积极参与。三年来,先后捐款70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为慈利一中捐款3万元;为东岳观的南家村、江西村、通津铺镇的长峪铺村,高桥镇的白竹峪、黄林村及丛木坪乡的细毛村的村通畅公路、电力改造和饮水工程出资达50万元;同时,为东岳观镇政府、高桥镇政府的公益事业和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8万元。


  出生于农村的单衍国,看到一些贫困家庭为子女升学经费四处奔波,高筑债台,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先后捐资达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今年共青团慈利县委员会又与他一道设立了“衍国助学基金”。(作者:黄云祖)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