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时的照片是杨力最爱
走进杨力的家,我诧异得不敢相信:破旧、拥挤、简陋,四处可见的全是书。而眼前的杨力,憔悴、苍老。就是这样一位文弱女人,用20年时间潜心创作历史文化巨著《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
●20年辛劳磨一书
记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您以《周易与中医学》一书一举成名,并荣获世界太极科学金奖。此后,您潜心20年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最终完成550万字的历史文化巨著《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在成就事业的背后,您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杨力:可以这样说。这套《丛书》涉及文史哲医多学科,写起来相当困难,尤其是我选择了以论著体的形式写,可谓难上加难。平常没有课的时候,我就骑着自行车,直奔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从30多岁时一直坚持到现在满头白发,几乎天天如此。现在年纪大了,有几次骑车去图书馆,差点撞车。
记者:这几年,您一年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多产得让人吃惊。读了您的小说后,不少读者赞叹您对文、史、哲、医各类的精通。
杨力:这和我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关。父亲从事历史研究,母亲从事文学,舅舅从事哲学。从小在文史知识的熏陶中长大,12岁开始研究《周易》。所以,在我的历史小说中,文史哲医是融会贯通的,诗词歌赋随处可见,这也算是我创作的一大特色吧。
记者:您这样热爱文学历史,为什么当初报考了医学专业?
杨力:我的文学基础好,但是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家,还需要综合各科知识。另外,选择学医还因为家里没有学医的。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文史哲医融会贯通,这样,作品才会上升到更高境界。所以,我选择了就学中医研究院。
记者:学医的经历对您的创作影响大吗?
杨力:学医,使我对作品中历史人物的心理刻画更加细腻,对其生理状况的描述也更有科学依据。如果不学医,就很难推测出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为了对此作进一步的查实,我跑了很多的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和医学资料进行研究,最后断定光绪皇帝不是正常死亡。
●酣畅淋漓写英雄
记者:您在历史小说“千古系列”丛书中,一部一个英雄,写了孔子、司马迁、秦始皇、汉武帝、郑成功等许多英雄。感觉您是一位语言丰富,情感细腻的作家。
杨力:可以这样说。平常看小说或是电视剧,遇到感人情节时,我经常会大哭一场,因为剧情人物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在创作文史作品时,更是完全进入状态,好像我就是其中一员,与我笔下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记者:有说此套丛书遂了您儿时的英雄梦想?
杨力:是的。受研究历史的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崇拜英雄,立志长大后要写英雄。这种“英雄情结”纠缠了我几十年,叫我欲罢不能。完成《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后,再写这套书就得心应手了,基本上半年到一年就能写成一本。经常熬夜写,所以人也显得很憔悴。“千古系列”这10本书写成后,我准备申报茅盾文学奖。如果申报不成功,我也不灰心。我会再写10部。一直写到我心脏不跳了。
记者:能谈谈在这么多年创作中,您最难忘的一些事情吗? 杨力:要说最令我激动的事,就说在去年11月初的一天傍晚吧,我正写到郑成功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和部将们,在他终后“不得闹独立,不能成为千古罪人”,说来也巧,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正播放胡锦涛总书记对台湾同胞亲切的话语,祖国统一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台湾不能分裂出去,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听到此,顿觉感慨万千:300多年前的郑成功和300年后的胡锦涛,他们道出了共同的心声。这更激励我加快写作的速度,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好,把英雄可贵可敬的品质展示出来,使之激励后代。
●创作是我终身追求
记者:冒昧地问一句,您如此痴迷于写作,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杨力:肯定会影响。因为全身心投入写作,我很少照顾到家人,导致了家庭分离。但是我不后悔,自古道:“忠孝两难全”。我不会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写作的追求,这也注定我“孤独一生”。20多年来,我没有出门旅游过一次。对我来说,也没有过节的概念。平常的生活也很简单,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生活享受最低,事业追求最高,全部的心思就是创作。因为,人生太短暂了,我没有时间考虑别的。
记者:会不会有人觉得您比较怪?
杨力:我并不怪。从小能歌善舞,年轻的时候,自编自演《白毛女》,这已成了我们单位的保留节目。我还曾经想过做一名演员呢,但那都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做一个杰出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是我终身的追求。
记者:您现已出版著作千万字,作品已经有英、韩、日等多种译本。请问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您克服生活的简朴、孤独而不停地写作?
杨力:我今年59岁了,天地之间的很多事情已经看得很透。不过,激励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还在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感悟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讴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讴歌中华儿女的杰出伟大,让后代受到教育,这是一种责任。(记者 徐蕾)
杨力小传
杨力,1946年生于云南,祖籍江苏。现任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代表作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长篇历史小说“千古系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轻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