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林家妈祖

  时间:2006-09-11 16:00    来源:     
 
 

  我初次访问萨南、川边郡笠沙町的片浦系在昭和二十七(1950)年十月,那时专程为了拜谒林家妈祖而去的。当时有个台湾历史家李献璋氏,他专门研究自琉球至日本本土的妈祖问题,他同时也研究关于片浦地方的妈祖问题,于是经常给我来信,提出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为此,我必须亲到当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回答李氏的质疑。这也可以说是我访问片浦的理由之一吧。

     所谓片浦港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引据明治三十一(1898)年六月十六日发行《萨隅日地理纂考》记载:“野间岳之东鹿朝港口北,港口有二岛,一叫楯羽岛, 一叫竹岛。深度一百零八尺余,港内可泊巨轮数百户,其名曰片浦。”

     在汽船发明之前的那个时代,真是不可多得的良港。林家最早好像是从明末到清初自中国南方飘海迁徙此地。

     再引据宇宿氏著《妈祖的信仰与萨南征浦林家的妈祖》,[曾载《史学》第十五卷三号(1921年)]以及联系该氏对其先祖林勘次郎氏的口传汇集,有如下云云:

     “先祖名叫林北山,于‘皇百十代光明天皇’之朝代,从中国(原文称‘支那’系日本人对中国的古称)冒险渡海来此定居,随后归籍于日本。当时正值中国明朝灭亡,清朝崛起之际,各地战乱频繁,人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不计其数,林家也不幸成为那个时代受难者之一,走投无路,而倾慕日本,于是扶老携幼飘海来此落户。天长年久,便成为第二故乡而入了日本国籍。北山之妻名围绕。之后,林家分为五房。林姓自以北山之名归籍于日本前,即其渡日时就已经奉祀娘妈神木像七尊(包括左合侍卫),迄至今日。文中所提示的照片木像(林家妈祖)系安置于野间岳西宫。它并非佛像,乃真正归于日籍的中国人带来的原始之物。其次,与该木像具有同等意义的小娘妈神,亦同时同样奉祀之。殁于明治八(1875)年的林熊助氏,在其墓碑上,可以看出先祖北山之妻学会缝纫的”。

     关于野间岳的祭神,本场氏对笔者所谈关于宇宿氏所探索的史料略有差异。

     “在野间岳的八分有野间岳权现社,分为东、西两宫而建之。东宫奉祀琼琼杵尊,鹿苇津姬二尊西宫则奉祀妈祖神女,左千里眼,右顺风耳三尊。”

     笔者考证之后,认为宇宿氏的史料来源可能道于真实性。

     《长崎夜诒草》记载:“野间”的“和训”(用日文读汉字的方法)乃来自妈祖。其次,野间岳权现社所颁发的镇抚(平定反乱)牌上写的是“娘妈山大权现”。

     野间岳似乎是中国帆船行船的目标。《三国名胜图会》有以下的记载:“每岁‘汉土’中国的商船来到长崎时,一定以此岳为航标,沿其航道前进。到达皇国日本之后,一开始便是开怀畅饮,互祝平安。”

     据说:“中国帆船若以野间岳为目标的话,他必定是以野间岳濒海之山作为奉祀妈祖最适宜的地点。”

     再者,《长崎夜诒草》关于“野间权现日御崎观间之事”一则记载:“凡死于海中的女尸骸,予以裹殓,然后让其向萨摩(九州南端的鹿几县)海边漂流,至岸边将其捞起而葬之于山。之后之久,便安置其灵位,让往来船只对其有所祈愿。从长崎入港的中国船每当初见此山时,都要烧纸钱,敲金鼓、举行隆重的祭典。久而久之,这个山便赋予野间权现的称号。”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有趣的是,从中日两国文字的读音中可以稽考出信奉妈祖的历史根源。野间两字的“和训”并不是与老妈的唐(中国)韵谐音。也就是说野间的谐音是娘妈而不是老妈。娘这个字福建音niang,娘妈读成niang ma,它恰巧与日本汉字野间两字谐音。所以后这就这样测,正因为奉祀“娘妈”,而后方有“野间”其名。

     无论华南还是台湾奉祀妈祖的同时,同样并祀千里眼、顺风耳两神。

     在信奉妈祖神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华南是妈祖神的发源地,其中当然也包括着天妃(妈祖)为了护海安全,愿以身投海的传说。

     关于妈祖尊骸的漂海传说:“《三名胜图会》载:在野间岳的南赤生木村的海边曾经有过接纳引渡的神像。”

     如上所述的“野间权现”与妈祖信仰,当时居住在片浦的林姓家族开科发达,家运昌盛;与此同时,这里竟然成为一个琉球与华南之间进行贸易交往的良港。嗣后,由于琉球与华南之间贸易萧条,导致繁华的片浦出现凋零现象,因而林家也随之由盛而衰,逐渐没落了。至此,对于妈家的信仰顿时由高潮变成代潮了。加之,在满州事变之后,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疯狂般地鼓吹要伸张大日本帝国的精神,于是,把神社(安放烈士灵牌的靖国神社)信仰提高到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这样一来,对于信仰妈祖的意识形态就相形见绌,日益淡漠了。形势必然,不难理解。

     于昭和二十七(1952)年,我曾经两度拜谒过安置在野间岳西宫的妈祖神像、小妈祖神像及其侍神。不幸的是,大小妈祖神像及其左右侍神均遭火难,面容憔悴,浑身黝黑,看来似乎是饱经沧桑,屡受苦难的人。

     那尊神像虽有火焚遗迹,背部罅裂,油彩剥落,残色斑驳,但雍容雅致,端庄大方的姿态风貌,依然令人肃然起敬。像体全长四七、七厘米,台座的背面墨写着:“宽政七年乙八吉日”与“菩萨寺社方御调爱染院现住照山岭工,(宽政是日本汇户时代的一个年号,相当于西历1789年)宽政七年八月曾经调查过,作为菩萨的名义被记录了。

     再说,在林家信奉的妈祖(亦称娘妈)称为“老妈”,老、并不是老年的意思而是表示敬意。

     在林家私宅奉祀 的小型妈祖神像,全长只有八、八厘米,一般都是安置于小厨房内奉祀之。她们都不同程度遭受过火灾之难。

     宇宿氏从其先祖的口传加以记录,其内容:“林家先祖林北山氏,当其渡来日本归籍于萨南片浦的时候,妈祖神木像共有七座(包括侍神)”现只剩下五尊,与原数不符。在野间岳西宫奉祀的大型妈祖神像及千里眼、顺风耳三尊,在林家私宅代代奉祀的小型妈祖神像及侍神四尊,共五尊,实际上,归籍当时应当有大小八尊神像。如今,千里眼与顺风耳二木像已经不存在了。照此计算,应当尚存六尊才是正确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两尊到底怎样没了的?是否毁于迭次火灾,殊难肯定。

     据说,十二月十八日的祭典节日,每年照例要举行的,林家每逢祭典之日,必烧红米饭和宰牲口以供祭之。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在林家我所见的而且感到有趣的是所谓“镇抚牌”、莫非是借助神威来解决政治上的纷争问题。其次,即是写着:“奉修娘妈山大权现供顺风相送祈所”的文字。其实这里并非野间大权现而是娘妈大权现。又在上述文字的右侧写着:“仁王妙典廿五部”;左侧写着:“普门品一百五卷”。无论哪一侧,字迹都是模糊难辨。

     听说,自林家先祖一直至十一代为止,都是居住在片浦海岸中央醒目的地点,至明治二十四(1891)年,才移居里面较为僻静的场所。

     前次我曾诣林家的墓地参观。墓地在真宗的本誓寺这旁。当初的墓是用茶褐色的薄石砌筑的,形状为塔式。殃于明治八(1875)年的林熊助氏,在其墓碑上刻着如下的碑名(文言体):“我父翁乃林氏戒名台寿盛之弟,幼称熊。天宝十二年分居,时年五十一。溯我家系,为明之娘娘人。林氏名北山,适逢明末世乱,不得不避乱离乡。其妻善缝纫,偕同嫡子一官飘海渡日,遂居是乡。不久,生次男二官,一官之长男左卫门为家督。以后其嫡子代代称勘左卫门。而今而后,勤俭持家,继承家业。兄弟孝友,邻里和睦,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家有遭难,同舟共济,子孙繁衍,世祈长久。家翁一生之德行如斯,但愿子孙毋忘遗训,永保家风云尔。男林壮之助谨德。”

     在萨南对于妈祖的信奉,自琉球华南贸易衰落以后,显见每况愈下,濒于绝境。妈祖神及其侍神终究成为林氏一家之神而奉祀之。但其崇拜虔诚的程度已是今非昔比。把神像视之如同布娃娃的玩具了。

     林熊助氏之墓很想前往观瞻,听说在其墓碑上尚存在一些可供考据的资料,后来又听说碑已毁作罢。

     在片浦我看到了林家以船为家的生活状况。在船上亦供奉神像,林家的姑娘从小的时候就制作以麻为身躯,用白彩色纸做衣裳。

     我曾经和鹿儿岛的民俗学考重六十郎氏一起寻访野间岳权现社,终无问津之地。

     在华南的航海船舶中一般都信奉妈祖神,把她看作是能保海上交通安全之神。所以在华南的各处海落滨港口都建造妈祖庙。妈祖神的出现可能在宋代以后。

     台湾文化史研究吕师伊能嘉矩氏著《天妃及其他海神的信仰》,赵翼考的《陔余丛考》,张燮著的《东西洋考》,张学礼著的《使琉球记》,综合诸氏关于妈祖(即天妃)的由来问题,概括述之于下:

     一说是:宋代的林氏女死后其灵魂仍往来于海上,她威灵显赫,能护佑航海安全,不致遭难;一说是:蔡姓的人迂难投海而死,而后遂仙化为护海安全之神。二说不一。

     溯及天妃的当地,原来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把她看作是能保护海上交通安全之神而虔诚奉祀之。

     明朝谢肇淛著《五什俎》载:“海上有天妃神,甚威灵,航海者多深信不疑。若在风涛之中,忽见蝴蝶双飞,或者夜半忽见红灯闪烁,此乃危险的象征,但终然可履险如夷,安然无恙。盖天妃德配天地,泽庇万民。”(国分直一撰 朱启宇译)

 

  (来源:新华网·妈祖在线)

                                    编辑:秋风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