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东渡日本

  时间:2006-09-11 15:51    来源:     
 
 

  妈祖是怎样传入日本的?多年来我一直在探讨它的渊源,因为日本很重视妈祖的研究工作,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凡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端都在改革,并且几乎同步进行,就在湄洲祖庙进香的外国人中,有日本妈祖会的成员,有日本学者、商人及其他的旅游者频频向往、研究日本与中国民俗学的鹿儿岛大学下野敏见先生二度来莆,并同我进行了两次接触共同切磋有关妈祖民俗问题与日本民俗的关系。日本民间有稻神社是奉祀稻神的,稻神社中也供奉妈祖神。自古以来,日本的稻谷是从福建以海舶运去而传入的,因此民间很重视“谷神”。而运稻谷的船舶是以妈祖为航运的保护神,因而妈祖也成为日本稻谷的保护神了。

     在我所参阅的资料中,日本学者关于妈祖问题的研究十分突出,凡有关妈祖的中国传记,地方志,正史传说,诗词,经文等资料应有尽有,凡由于以妈祖为媒介而引起的中日贸易关系,民间来往,无所不谈。现就翻阅日本学者黑田安雄,国分直一,李瑞璋(日籍台湾学者),及下野敏见教授等诸先生的一些文章,对照我国资料、就有关妈祖东渡日本问题,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我国与日本来往极早,秦代开始,有徐福的渡日,至今日本把当年徐福登陆地的村庄,命名为“徐福村”。东汉建武中元2年(57年),日本派使臣来赠方物,刘秀赐以金印。公元1784年日本九洲志驾岛曾出土一枚金印,上刻“汉倭奴国王”字号。这时汉已通航到日本以东以南数千里外的岛屿地区,有的航程需一年以上。说明我国海上航运的发源极早。但是,妈祖生于北宋建隆元年,至雍熙四年28岁升化。在我国,南宋起,民间就开始把妈祖奉祀于海舶之中,作为护航的神祗,而传入琉球的时间,据现有文献记载,是在14世纪明洪武年间开始。

     明初,因为张士诚失败后,其部下流窜沿海并吸收一部分日本的失业者,活动在海上,威胁了朱元璋政权,接下,由于胡维庸通日案件发生,加上日本来使献巨烛,烛心内暗藏利器的阴谋事发。朱元璋对日本本土采取断交政策,所以,终明一代,官方仅着重对日本南部琉球的频繁来往,因那时琉球尚不属于日本。

     琉球天后宫的创建背景

     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按照命名一看自明,因“天妃”封号出现于元、明两朝,前二者是早期创的,而“天后”封号,是清康熙中期年代赐敕的,后者的天后宫则是较为晚期创建的。

     首先,应说明这三座天妃宫创建的背景。《大明一统志》中明陈侃曾说“我太祖遣传,琉球首效归附。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36姓焉。使之方便往来,朝贡亦作指南车焉耳。”

     明谢杰的使录中说“洪武二次各遣十八姓,多闽之河口人。合之凡三十六姓”,又严从简撰《殊域周咨录》卷四中洪武31年条说“上赐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忘掉”“姓”与“户”尚有分别,但更无说细记载,而人数多少?明景泰年间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当时明洪武时代,琉球海上贸易兴盛,定居在琉球的华人有百余人,这是事实。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根据日本籍教授李献璋调查的资料说:“明太祖新王朝成立时,作为招抚外蕃的环,于洪武五年就派遣了旅行者杨载到琉球告谕。当时,琉球是中山、山南、山北三国鼎立。杨载会见了中山王。并于同年12月,中山察度派王弟为使者入贡明朝。于是,中山王连年派出进贡船只,而且,山南王从洪武13年左右起,山北王从洪武16年左右起,也都派出进贡船只。”又说:当时琉球的造船业落后,横渡海面顶风破浪有困难。并由明廷赐给海舟,如洪武18春赐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度海舟各一。还要拔给在大海中有经验的篙师,舵工以及滨管外交文书和通事(翻译)人员,并且这些人要定居下来,洪武年间初去琉球的36姓,有百余人定居,后一由于通商的结果人数多了,在永乐年间已发展至百余家,因恐海盗劫夺并筑了土城以自卫名叫“唐营”。

     明洪武初去琉球出发的地点当是福建泉州,因此初去的36姓一部分人是漳泉之人。但制造海舟的船坞又是在福州、长乐一带,所以也应包括闽县和长乐、福清人。因贡事需要“官话”的传达,所以又有一部分的宁波及北方人。

     《海东诸国记》标明唐营的位置是在那波的西北隅“九里面”的滨海港口,这个港口是“津口、江南、南日本商舟所泊之处”。足见由于华人去琉球促进了琉球海外贸易的发展。

     琉球土著原无文字、姓氏,定居在“唐营”36姓中有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带去了四书五经设立了孔庙,在当地开馆设学,并举行科举考试。

     琉球的《中山世谱》卷五关于“取士”条的记载说:“以久米村36姓的闽人中,对于15、16岁的子弟遴选4人为秀才;又对13、14岁的子弟进行选拔,合格者充年轻秀才。使之识字读书,每年12月举行四书等测验,及格者授予相应官职”。三十六姓中先后担任通事官的华人,见诸记载的有洪武二十五年以前的叶希尹、程复,官升千户,永乐九年程复已年逾80岁辞官还乡。察度任中山国王时的长史尚思绍,本江西饶州人,任职40年。接着华人王茂为长史在永乐元年继程复指挥贡船。其他作为通事的永乐八年有林佑,永乐十四年郑义才,和宣德六年早请还长乐本乡的81岁的潘仲;明成化八年琉球的长史蔡璟有资料说是“祖父崇,福建南安人,洪武初奉命于琉球,导引进贡,授通事,父袭通事,传璟升长史”。《大明一统志》的按语中还记载说“琉球……凡有姓者皆出自36姓的后裔”。

     这样多的闽人去琉球,又是专司贡务和商贸的海上舶务,在所在地创建天妃宫是理所当然的。明永乐年间对封舟的贡船上供奉天妃是十分尊严的。“封舟尾部建三层楼房,上供奉圣旨,尊主上也,中供天妃,配以香公,朝夕祈祝天妃,顺民心也”。封舟开洋前正使副使必先到出发港口的“天妃宫”,恭奉妈祖神上舟护航。封舟每经过港、镇、奥停泊之处,当地地方官必须上舟礼拜。封舟到达目的国,正副使必须恭奉舟内妈祖神龛上岸,安放在目的国的岸上“天妃宫”藉以朝夕拜贺。而琉球贡船出发时,当地地方官也有一条规定,据《琉球国由来记》卷九和《唐荣汨记全集》中记载说“自贡船开航之日起至第七日为止,自大夫至年轻秀才,都须参拜两天后宫,烧香并念经……”。并说:“自第七日至贡船回归本国内止,每日大夫以下年轻秀士及乡官士们轮流诣庙参拜”。上列情况说明必定要创建天妃宫,籍资通商,纳贡的需要。可见“唐营三十六姓”的后裔是明朝作为教化琉球居民和引导航海的所谓“指南车”。

     琉球的三天妃宫

     船舶的舶方主、商民、唐营36姓的居民,琉球官方等在岛国上每日都要膜拜海神天妃的,因而在久米村创建二妃宫是理所当然的。

     清乾隆23年(1758年)琉球人蔡世昌留学中国,乾隆27年归国著《久米村记》以及潘相写的《琉球入学见闻录》记载说“从村口入,行数十步,有神庙称上天后宫”。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中国使馆在那霸叫“那霸天使馆”下天妃宫就建在那霸的天使馆傍。是永乐22年由琉球国王尚巴质创建的,二宫内均有钟铭。前者是赐居琉球36姓后就创建的,其前身当是中国移民的产物。明清两朝的历代正副使封舟均有书额或对联。下天妃宫是琉球国王尚巴志赐建的,并且是琉示国的档案馆,国家对外贸易档案都存放在下天妃宫内。

     上下天妃宫的年中供祭,是怎样规定的?据《琉球国由来记》卷九及《唐营旧记全集》记载说:

     古历一月一日 供月饼八盘

     一月四日 供祭物

     一月十三日——十九日 供灯十盏

     三月廿三日圣诞 供祭物

     五月王日佳节 供祭物

     九月九日佳节 供祭物

     十一月冬至 供祭物

     十二月二十四上天 供祭物

     二、三、八月祈福 供鲜花、酒、香、灯等物

     每月塑望 供灯一对

     上列祭祀活动与莆田民间祭祀妈祖的俗例基本相似。说明由于明琉海上通交,民间风俗上的影响是深刻的。

     关于久米岛上的天后宫是清代的产物。创建该宫的原委是这样的。清乾隆廿四年册使全魁和周煌往琉球。周煌撰《琉球国志略》卷七称“天后宫”,一在姑米山,系新建,兹役触礁,神灯示见,且姑米为全琉门户,封贡海道往来标准。臣煌谨同臣魁公启国王,代建新宫,崇极灵迹。中山王尚穆现在遴员卜地鸠工。臣煌使旋有日,恭制匾额各一,匾曰:

     凤舸灿神光,一片婆心扶泰运。

     龙津标圣迹,万年福曜镇安嘉(系姑米地名)。

     并更为立碑以记其事。此记载与琉球国《中山世谱》卷十尚穆记乾隆二十四年条基本相符。不过里面加上了“送工费银120两,又内司9人送助银33两,并‘神像求于闽地,以资奉安’之语。”可见该天后宫的创建是当时因接受触礁的教训而作为航标之用。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日本萨南片浦的林家妈祖

     片浦这个港口,据明治31年(1898年)6月16日发行《萨隅日地理考》记载:“野间嶽之东麓朝港口北,港口有二岛,一名楯羽岛,一名竹岛,浓度108尺多,港内可泊巨轮数百艘,实为县内一个良港,东岸频海,西岸有居民数百户,其名叫片浦”。在日文《妈祖信仰与萨南片浦林家的妈祖》一文中曾叙述林勘次郎的口述说,先祖林北山,于皇百十代光明天皇的朝代,从中国冒险渡海来此定居,随后归籍日本。当时正值明朝灭亡,清朝崛起之际,各地战乱频繁,人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不计其数,于是扶老携幼,飘海来此落户,天长年久,便成为第二故乡而入日本国籍。林家渡海时带来妈祖神木像(包括左右侍卫)大小七尊来到日本,系安置于野间嶽西宫。日文《长崎夜诒草》一书说“从长崎入港的中国船,每当初见此山时,都要烧币钱,敲金鼓举行隆重的祭典”。这个山便赋予“野间权现”的称号。周时,日文《三国名胜图会》有以下说明:“野间嶽似乎是中国航行船的目标,每岁中国的商船来到长崎时,一定以此嶽为航标,沿其航道前进,到达皇国之后,一开始便是开怀畅饮,互祝平安”。“野间”日文即“妈祖”之义。可见,在海边定居后,在片浦与琉球及华南进行海上贸易,收入充足,所以把妈祖安置山上盖起堂皇的庙宇。

     关于林家的来历,考殁于明治八年(1875)的林熊助氏的墓碑,石刻文字记载是这样的:“我父翁乃林氏八代,戒名台寿盛之表弟,幼称熊。天宝,十二年分居,时年51。溯我家系。为明之娘娘人。林氏名北山,适逢明末世乱。不得不避乱离乡,其妻围绕,善缝纫,偕同嫡子一官,飘海渡日,遂居是乡。不久,生次男二官,一官之长男名左卫门为家督。以后其嫡子代代称勘左卫门。……男林庄之助谨志”。其中,时代当系清顺治截界时。林氏一家飘流去日本的,至于“娘娘人”估计不是长乐的娘宫人就是湄洲湾一带的林氏后裔,但在长乐一带的成份多些、因为其男子传统的叫法是“一官”或“二官”的。片浦的林家妈祖庙,历来是日本学者研究妈祖问题的重要资料。

     长崎三唐寺的妈祖

     日本长崎的妈祖堂有一个特点是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原因是日本历史上认为天主教是“邪教”,严禁邪教传入日本,而舶人中有个别的天主教徒混什其中,中国舶商认为如把妈祖庙单独创建,恐慌会引起误会,为此采取与佛教同寺奉祀的措施。因为日本人相信佛教,且佛教向不与天主教合作。

     (1)南京寺(又名兴福寺):创建时间元和六年(1611年)《长崎图志寺像》一书载:“兴福寺在医王山右,古皆吉氏废宅。元和初,欧阳氏兴为庄(墅)。明江西人真园来贡坐事。因削发为僧,元和九年,始隐于此。宽永(1624年左右)年间,僧默子募建,傍奠天妃,以便市舶祝祷”。该寺创建时间为明天启年间。是在明万历43年起由欧阳氏别墅,通过集会所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

     据长崎《实录大成》载:“宽永9年(即崇祯7年)唐僧加定渡海来日,为第二代主持,正保元年(即顺治元年),逸然渡海为第三代主持”。

     该寺妈祖堂的正中央挂着“海天司命”横额,两侧对联:

     (甲)帆悬四海波涛静,泽被群生雨露新。

     (乙)率性仁慈,融洽九洲皆乐土;

     志行济度,力扶四海总安澜。

     (丙)庙貌镇江边,仰千秋之俎豆;

     威灵週海外,拯万姓于风涛。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逸然系浙江仁和县高僧,精国画又信奉妈祖,他精心将中国名画介绍给日本,至今日本人把他看作是日本的汉画始祖。同时,也加深了日本人对妈祖的信仰。

     (2)漳州寺(又名福济寺):创建时间系宽永五年91611),据《长崎图志》载:“福济寺在宝盘山左仑,汩村主宅”。奉祀天妃情况与南京寺一样,也是为了避免天主教传入日本嫌疑的措施,把天妃与佛寺合祀。明代漳泉籍商人为祈求海上航海的安全,感谢航行无碍而建立的祠庙。初由福建漳泉帮的集会场所而发展起来的。明万历36年,陈冲一同子藤左卫门为檀首。内有乾隆四年温陵龚李肃,鳌江洪兴佑,晋江陈联等人题的对联。

     此寺前存的《重兴福济寺记》中写着:“庆字5年(1648)檀主颖川藤君会泉南父老议曰:是山灵气所钟,俨称一方之雄,今欲鼎新庙宇,严奉金容,为士民植福之所,非慈济桑门福德双称者,曷能住之。仅闻;温陵蕴谦琬公长老,幼出林氏望族。家世业儒,从释有年。善能表树氏门,无愧古人。现住开元,大师郑公为其重兴觉皇宝殿。功垂告竣,愿请主之。众翁然同辞。即命使飞帛来聘。公见檀信遥诚之笃,欣然而许,明年已丑夏,扬帆东渡,六月朔日抵崎”。此地不但是闽南商舶信仰妈祖聚会之所,由于请泉州开元寺高僧林谦琬到日本主持,又因谦琬是妈祖的同姓,由他主持名望更高。所以此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3)福州寺(又名崇福寺):寺在今长崎笼町地方,《长崎图志》记载:崇福寺在大完寺左崙,名圣寿山。宽永9年建,即祀天妃。正保元年(即崇祯13年)重建,超然开创该寺自己记载说“其时与福州方面的船主商议,鉴于元和六年(1611)开创南东寺和宽永五年(1608)所开创的漳州寺的情况,由于严禁邪教的教训而开创此寺,目的在祈愿海上往来的平安……又以林红兵卫为檀主,超然为主持,开创禅院……”。亦则是把天妃宫与众佛合祀了。超然是福州人。继超然到寺的有宽永十六年(1619)由福州来航的普定和水月,普定在超然殁后第二年当过监寺,水月在明万历元年(1625)园寂。

     妈祖堂的正面挂魏之琰题的“万里安澜”横额,两边联句是即非题的“扬帆登宝所,慈爱见婆心”对联,堂中央也是挂魏之琰题的“海不扬波”额,其对联是:

     (甲)体帝心以济人登衽席波涛之上。

     秉坤德而习坎驾津梁天海之中。

     (乙)神功护正法,密行雄诸天,以上二联也是即非题撰。又何绍迪书的对联是:

     湄屿灵照千古迹,寿山崇视万年春。这对联针对莆田湄洲和福州寿山而言甚有趣味。其中中题联最多的魏之琰是东京福州籍的大船主,在该寺的收录登记薄中,有宽文9年(1657)的东京船主魏尔潜居士,是年喜捨妈祖殿前上下石埕的记载。显然是福州籍帮会集体创建的寺庙。

     以上三寺的特点,第一是帮会场所先建妈祖庙,第二是扩建为佛寺与妈祖合祀。其目的是祈愿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祗节日加强团结。第三,是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由于妈祖庙在日本的生根发芽,因而,使日本人民也信奉了妈祖,据黑田安雄教授说“在日本民族中信奉妈祖有史可稽的片浦林家妈祖外尚有北半岛的大间浦,茨城县北部的矶原,同县中部的那珂凑,萨摩半岛的坊津。日本鹿儿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本年10月份来访,他说“为了研究海神妈祖问题、我跑到日本北海道的一个最北的县份去,旅程时间比鹿儿岛到莆田多了一天,妈祖信仰的传播可以想象了。但我们日本东京湾在八世纪时也有像妈祖那样的类似故事,神化后而传播不远,这是一样奇怪的事”。我说“这并不奇怪,原因有二点:(1)是中国海上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是先进的,是隔舱的尖底船,在大海中遇风只会倾斜,比平底船优越多了,它可以远洋航行,妈祖随船出发可以远播;(2)是中国自古人口多、海上谋生多,中国商人到哪里,哪里就建起了妈祖庙。而日本的情况是明治维新后才开始赶上先进的,所以海上和平神的位置早给妈祖占了上风。下野敏见教授表示同意我这种说法。

     后来,甚至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了。 (肖一平)

 

  (来源:新华网·妈祖在线)

                                    编辑:秋风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