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妈祖文化在马来西亚

  时间:2006-09-14 15:49    来源:     
 
 

  应马来西亚雪隆海南会馆张裕民会长的邀请,福建艺校泉州分校的谢永建一行数人,于3月25日飞抵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协助并策划了妈祖千秋宝诞祭典工作。一个月后,记者采访了归来的谢永建老师,了解到这次活动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农历三月廿三上午8点整,钟鼓齐鸣21响后,会长张裕民带领的护驾团恭请圣母分灵于祭坛。恭候圣母的方阵设有:司仪、司礼、大鼓吹、仪仗队、銮驾座、乐生、舞生、主祭、陪祭、平陪祭等120人,各司其职。沿路鸣锣开道,鼓声喧天。当妈祖圣驾降临庙宇时,六合清豫的乐曲奏起,主祭、陪祭、平陪祭、乐生、舞生,面对圣母分灵行三跪九叩大礼,场面盛大。

  而后64名男童,头戴金盔,束发、赤足,扎红兜、穿蓝裤;左手执盾,右手提斧,按干举戚,朝东南、正南、东北、西南,舞动击刺。像沧海偃宁,百蛮来朝,谷风助顺,西洋琛贡,名为《金童八佾舞》。这是这次祀福大典的一大亮点,据《宋史?礼志一》、《宋史?乐志三》及有关史料阐述:“天后身原乃坤维尚柔,以静为体,然神主海渎,风云怒涛,不威不行,故祀典取武舞。武舞用《威加四海》第一、三变。舞生64名,以成八佾,选10至13岁男童充任,人生阳气生发将至盛。青衣像水色,赤足像蹈江海,冠发”。

  鉴于史料,这次祭典将原来的演奏乐器改为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为“八音”的编钟,编磬、特钟、特磬、凤箫、琴、瑟、笙、笛鼓(田鼓、摇鼓、应鼓、栋鼓)等古典乐器,使礼乐更远古、气派更辉煌、规格更高。舞姿表演形态,采用了闽南的傀儡戏、梨园戏及民间娱神动作为素材,使之更具妈祖文化地方特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海外华人面前。当日,膜拜人潮如涌,万人空巷,许多港、澳、台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前来祭拜,祈求妈祖保佑。

  马来西亚和中国一样,采用祭典仪式向圣人致敬。按《宋史?礼志一》祀仪典列,海神天后归岳镇海渎,乃“邦国神祗”之一,又经宋、元、明、清历代帝王诏赦褒封,其祀仪爰如祭天,故而举乐献舞规定《八佾舞》。康熙十九年,妈祖受褒封“天上圣母”的神称后,便恩准祭妈祖可采用八佾舞之规格。(吴峰)

  

  (来源: 《泉州晚报》海外版 2003-06-07)

                                    编辑:秋风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