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本网一线报道要闻视频报道各界反应分析评论线路报价赴台游必读景点推荐美食推荐
购物推荐 | 台湾游记民俗风情图片记录两岸包机历程大陆居民赴台游大事记两岸周末包机安排两岸“三通”进程新闻背景
 
 
 
含着火种的红嘴鸟传说
 
  来源:      日期: 2006-06-01 15:08

 
 

 
  在很久很久以前,布农族的先祖住在雄伟的峦社大山上,那儿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每年农作物的收成都非常的丰硕,家家户户的谷仓堆满了小米,蔬菜长的跟小婴儿一样的肥壮。

  到了举行“小米丰收祭”的时候,整个部落大大小小的族人围着像山一般高的小米和一堆堆的疏菜,高兴的唱歌、跳舞到天明,欢乐的气氛弥漫着整个峦社大山的山谷。布农族人在与世无争的深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灾难却悄悄的靠近他们的部落。

  有一天夜晚,狂风暴雨袭击大地;豆粒般的大雨一连下了几个月;狂风像疯子一般的把大树连根拔起,布农族住的石板屋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更不幸的是一条巨大、凶恶的大蛇,竟横躺在浊水溪下游,堵住洪水的去路,残暴的洪水在大地上四处泛滥,冲向睡梦中的部落。整个大地被洪水淹没,仅剩玉山、峦社大山等山顶露出水面。


  布农族人仓促的拉着家人,背着小孩拼命的逃向峦社大山的山顶避难,当大家心神未定,喘着大气休息的时候,突然一位妇人大声惊叫:“在慌乱中忘了将火种带来,怎么办?”大家在一阵哀叹中,更显得紧张和不安。“看啊!玉山山顶有火光耶!”一个年青人在黑暗中高兴的喊着。“真的耶!红色的亮光就是火种,我们应该派勇士前往求取火种,动作要快,否则,我们的孩子将会冻死在高山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议。

  “喀!喀!”一位长老咳了两声之后,用庄严的眼神对着大家说:“我们的神用洪水惩罚我们对他的不敬。但是要派谁去取火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慢慢退到角落,没有人自告奋勇的站出来担任这个艰难的任务,因为峦社大山和玉山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况且,翻滚的洪水好似等待吃人的魔鬼,令人感到害怕!

  第二天,洪水仍然“轰隆!轰隆!”的咆哮,似乎不愿离去的样子,小孩子受不了高山的寒冷,个个脸色发白,大人看了非常的着急。长老终于下了决定:“大家赶快把蟾蜍找过来,我决定派他游水前往玉山取火种!”蟾蜍在众人的祝祷下,勇敢的跳入汹涌的洪水使劲的往前游,他不断的避开被飘流木撞击的危险,奋勇的战胜水流的力量;终于喘着气,游到目的地玉山山顶。蟾蜍将火种绑在背后带着十分疲惫的身驱,再度的跳入洪水中,游回峦社大山。

  游啊!游啊!他感到无法再支撑下去,手脚的酸痛使蟾蜍失去所有的力量。就在他失去知觉的时候,眼前浮现了小孩子一张张苍白的脸,他在警觉中用最后的一丝力量游回了峦社大山。众人高兴的用欢呼来称颂蟾蜍的英勇!但是看到火把时,欢呼声突然停下来了,因为火把没有火花,只有微弱的白烟隐隐的飘出来,这时大家才发现蟾蜍游泳的方式是用潜泳,所以蟾蜍一跳下水,火种立即熄灭,大家的希望也落空了。

  没有人责怪蟾蜍的失败,毕竟他已尽了全力。充满智慧的长老想了许久;既然火碰到水会熄灭,那从空中取火,应该万无一失,但是叫谁去呢?“飞鸟!”长老一边抚摸着长须,一边顿悟似的想着。“但是,那么多的小鸟,要叫谁去呢?”长老烦恼的思考,这时,树下有一只小鸟活蹦乱跳的追逐着小虫,长老就决定让他去,但是这只鸟既懒惰又没胆量。这只小鸟一听到族人要派他担任冒险取火的工作,赶紧把头上的羽毛用石粉,染成白色,然后,有气无力的说:“各位族人!我年纪大的头发都白了,没力气飞翔,还是叫别的鸟去吧!”族人听了气得拿起石头往他身上丢,并把他赶到深山,从此以后,这只小鸟的头顶永远长出白色的羽毛,他就是我们称呼的“白头翁”。

  后来,大家又请长尾巴的山椒鸟前往,山椒鸟也很快的拿到火种,不料山椒鸟在回程的路途中,由于火种很重,无法飞往高处,在飞行中尾巴碰触到洪水,情况相当危急,山椒鸟受到惊吓,立刻将火种丢入水中,空着手回来,这时候,大家真的绝望了。孩子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大人们都哭喊着孩子的名字,他们担心失去自己心爱的孩子,悲伤的气氛弥漫着整个山谷。“大家别难过,让我试看看吧!”一只黑色的鹎鸟,神情严肃的对着众人说话。

  “咻!”的一声,红嘴鸟飞快的朝向玉山而去,拿了火种又踏上归途,他将火种紧紧的含在口中,以防止火种掉落,但是火种被空中的风越烧越旺,烧的鹎鸟的嘴又烫又痛,为了孩子的性命,他忍着痛;含着泪水继续的往前飞奔。鹎鸟经过漫长的飞行后,终于把温暖、旺盛的火种带回来了,也将孩子宝贵的性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但是,鹎鸟的嘴经过火种的烧灼后,变成火红色,因此,大家就称他“红嘴鹎鸟”。

  布农族人为了报答红嘴鸟和蟾蜍的恩情,便立下了约定:禁止杀害这两种动物,父母亲也会告诫小孩子,如果打死蟾蜍会被雷公击毙;不准用弹弓打红嘴鹎鸟,否则,衣服会自动燃烧起来,将自己活活烧死。

(来源:布农部落)


编辑:秋日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