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4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两岸人民的遗憾中辞世。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在沉痛悼念汪老的同时,人们也把目光放在了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上。2006年1月11日,借着中国台湾网“2005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的契机,本网记者采访了台湾问题专家范丽青女士。
汪老西去 几多悲痛几多情
提到汪老个人,范女士评价的不多,但是从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对汪老的深深怀念之情。她说,从1990年开始成立海协会,汪老就担任会长,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退休的老人。能够承担这么重要的职务,和汪老的自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非常喜欢读书,知识渊博,管理地方政治多年,同时具有经济研究背景。是个礼贤下士,很有亲和力的人,和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很有耐心,积极处理台湾一些复杂的问题。
汪老担任海协会会长之后,苦苦思索解决两岸问题的症结。他总是希望了解更多的台湾情况,不管是做台湾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入岛采访的记者,或者是岛内的一些工商界的人士,他都愿意和他们交流。他愿意得到第一手的资料,看看有没有新鲜活泼的东西给他,然后他做细致的分析研究,来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为海协会的会长,汪老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踏上宝岛台湾,去亲自和同胞交流感情。虽然没有到过台湾,但是他一直想多了解台湾的民情、民意,思考如何解决两岸的政治僵局,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十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寻求祖国统一的目标,他一直勤勤恳恳工作,即使他在病重期间,也不松懈。汪老是怀着非常强烈的感情来处理同胞的事情,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追溯历史 汪辜会谈成绝响
随着汪老的辞世,很多人评价说“汪辜会谈”将成为绝响,对于这个评价,范女士有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汪老辞世这个重大的事情是值得列入两岸关系十大新闻的,因为20年来,汪老参加的“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确实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后不会再有“汪辜会谈”了,当然也就成了绝响。
谈到汪老的辞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她说,汪老的辞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肯定存在,但是影响不是太大。而这样的结论不是从单纯的汪老个人的角度出发,而是应该把眼光放在历史的角度,来回顾当年的“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这两个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在历史的事实中寻找答案。
范女士很细致的回顾了当年“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的历史时刻。
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度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人称“陆委会”手套。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汪道涵被选举为海协会首任会长。
两会成立之后,积极进行两岸的事务性商谈,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并且经过努力在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正是在“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才促成了“汪辜会谈”和后来的“汪辜会晤”。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在长期隔绝之后,首次由受权民间团体负责人进行的正式接触会谈,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天的会谈中,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汪辜会谈”对发展两岸关系、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两岸的接触商谈建立了制度化的机制。“汪辜会谈”获得成功,得到两岸同胞的高度评价。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晤” 1998年10月14日,在两岸关系及“汪辜会谈”成果遭到李登辉访美鼓吹分裂主义的破坏之后,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受海协会邀请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赴上海、北京的“参访”活动终于成行。辜先生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位踏足祖国大陆的由台湾当局正式授权的代表,大陆方面对他的此次参访十分重视,给予很高的礼遇,江泽民总书记、钱其琛副总理分别会见辜先生一行,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以来最高级别的公开接触。
1998年10月15日,辜振甫与汪道涵在上海再次会面,这是两岸两会自1995年6月中断商谈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对话的内容首次涉及政治领域,也是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1993年新加坡会谈之后的第二次握手。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了四项共识,其中二项主要内容是:双方将继续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对话;汪道涵会长接受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将访问台湾。
辜振甫“参访”大陆后,祖国大陆方面继续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1999年6月27至29日,两会在北京商谈,就落实四项共识交换了意见,并就汪道涵9月中旬或10月初访台达成初步共识。可是,李登辉竟在l0天后,7月9日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抛出“两国论”,使一度缓和的两岸关系又一次跌入低谷。面对李登辉之流猖狂的“台独”活动,海峡两岸和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一致声讨,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李登辉的“台独”行径。15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指出,由于李登辉“两国论”的倒行逆施,使两会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接触、交流、对话的基础不复存在。20日,海协会鉴于海基会当天的来函及所附的“辜振甫谈话稿”严重违背了两会1992年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对该函不予接收并正式退回,两会联系遂告中断,汪道涵访台之行亦告搁浅。
范女士在评述“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的时候,她强调,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其实不要强调个人到底有什么作用,因为两岸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左右的。是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中,加上双方的政策主导和民意的走向而促成的。历史人物会发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很难衡量。正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这个政治基础才促进了“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的进行。
展望未来 历史的继承不是重复
从历史的帷幕转出来的时候,范女士开始和我们探讨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问题,她用一句很深刻的话总结,历史的继承不是重复。
她分析说,过去历史的结束,给未来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汪辜会谈”到“汪辜会晤”,再到今天连宋访问,这些都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事件。而这些具有开创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在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在反“台独”的基础上,国亲新三党有一致,他们要和平发展两岸关系。
说到今年的大陆对台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范女士说,这些举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民为本,从对台湾同胞的爱出发,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纵观2005年,大陆主要是照顾台湾普通老百姓的需要,比如给台商提供贷款,就是照顾给中小台商的角度出发,还有简化台湾同胞来大陆的手续,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等问题,都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的。
目前我们的这些交流活动,可以说是新的开拓,不是旧的历史的重复,因此我们说一个时代的结束,留下了很好的政治遗产,可以给下一个时代做一个好的基础。只要是对人民有利,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利,对整个民族有利,更多的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不管方式如何,都是我们值得继续进行的。希望两位老人家在天之灵可以保佑我们这个基础,能够进一步夯实基础,推进两岸的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将来台湾方面只要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的协商就可以立即恢复,“什么都可以谈”。
至于李登辉和那些顽固要分裂祖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引用一句老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范女士情不自禁用这脍炙人口的两行诗,结束了我们的采访。(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