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扁时代”的台湾局势观察

时间:2006-12-07 09:17   来源:

  6月27日,台湾“立法院”对“罢免案”进行表决,尽管赞成票超过半数,但终因未达到三分之二(148票)的成案门槛,“罢免案”闯关失败。陈水扁虽然暂时渡过了权力高危期,但却使民进党的掌控力进一步削弱,民进党形象和声势遭受重挫,岛内政局继续朝着有利于泛蓝军的方向发展。岛内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因素有所增加,但陈水扁“台独冒险”的可能性仍不能完全排除。

  高门槛的制度设计与陈水扁的政治操作是“罢免案”未能过关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表决前,岛内民众对陈水扁的满意度仅16%,不满意度高达69%,60%的民众要求陈水扁下台,但“罢免案”却未能过关,这一结果与“罢免案”的高门槛设计及陈水扁的操作手法密切相关。

  首先,“罢免案”的高门槛成了陈水扁的保护伞。“罢免案”过关须经三分之二“立委”同意,然后交“公民复决”。在泛蓝刚刚过半及蓝绿对决的气氛下,“罢免案”难以获得148位“立委”的支持。

  其次,陈水扁形式上的“权力下放”,缓解了党内要求其下台的强大压力。出于巩固政权、维护民进党生存的考虑,处于权力接班恐怖平衡之中的“四大天王”宣称“巩固领导中心”。从陈水扁手中得到“实权”的苏贞昌,出于巩固“行政院长”地位、取得执政成绩、为2008年选举铺路的需要,更是力挺陈水扁。而支持苏贞昌的民进党最大派系新潮流系,出于“挺扁护苏”的战略考虑,全力反对“罢免案”。尽管泛蓝军试图以“攻心专案”策反民进党内“有良知”的“立委”,但最终未能奏效。“罢免案”投票表决时,民进党86名“立委”“不进场、不领票、不投票”。

  再次,陈水扁的“政争牌”、“悲情牌”和“族群牌”奏效。陈水扁把泛蓝旨在反贪污的“罢免案”,歪曲成“政党夺权”、“联共卖台”、“外省人向本省人夺权”,以“保卫本土政权”掀起蓝绿对抗,转移弊案焦点,凝聚深绿支持力量。与此同时,渴求政局稳定的中间选民也反对“罢免案”。岛内民调显示,尽管60%的民众要求陈水扁主动下台,但仍有20%-30%的深绿支持者坚决支持陈水扁,支持和反对“罢免案”的民众分别为42%、40%,基本上旗鼓相当。

  第四,“美国牌”也是陈水扁缓和“罢免案”压力的重要手段。6月8日,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赴台,陈水扁自今年年初宣布“终统”以来首次公开承诺“四不”,争取美国的支持。美国表示“四不”承诺“有助于稳定局势”,暗中支持陈水扁,使得陈水扁、民进党反“罢免案”的态度更为强硬。

  陈水扁渡过权力高危期,但执政危机没有根本解除,“后扁时代”提前来临

  随着“罢免案”的收场,陈水扁暂时渡过了上台以来最大的权力危机,形式上重新回到“泛绿盟主”的制高点,但其权力基础与正当性面临更为严酷的挑战。即使勉强撑完不足两年的任期,陈水扁对岛内政局和民进党的主控力也将大幅下降。

  一是陈水扁声望遭受重挫,民众对陈水扁的信心危机加剧。除了过半“立委”支持“罢免案”外,《联合报》民调显示,56%的民众认为陈水扁领导威信荡然无存,不再适合担任台湾领导人,创下历史新高;63%的民众对未来两年的政经前途表示悲观。

  二是“后扁时代”提前来临,陈水扁权力跛脚将更为明显。“罢免案”刚一结束,民进党内要求陈水扁权力实质下放的呼声加大,甚至要求陈水扁提早推出2008年“总统”候选人。苏贞昌虽然表面上“尊扁”,但开始改组“行政院”人事。一旦以苏贞昌为核心的新的权力中心提前建立,陈水扁对政局的主导力将大幅下降。

  三是揭弊、查弊动作仍对陈水扁构成强大压力。如果弊案持续延烧,陈水扁夫妇涉案证据确凿,则民进党内的批评声浪势将再度出现。尤其是随着明年“立委”选举、2008年大选的临近,民进党与陈水扁“切割”的需求有可能越来越大。岛内舆论认为“罢免案”暂告收场,意味着对陈水扁、民进党“政治凌迟的开始”。

  蓝绿两大阵营将持续僵持对立,“台联党”发展进入新的盘整期

  “罢免案”虽然暂告收场,但蓝绿僵持对立将是未来两年台湾政局的常态。两大阵营将围绕“倒扁运动”、军购案、重要人事案、预算案及重要政策法案展开激烈攻防,尤其是围绕北高市长、“立委”、“总统”等三项选举展开殊死搏斗。在蓝绿对立的大环境下,陈水扁当局施政难有大作为。

  泛绿阵营内部,“台联党”急于与民进党切割,李登辉也摆出不惜与陈水扁决裂的架式。在“罢免案”的关键时刻,李登辉及“台联党”痛批民进党“假本土、真造神”、“施政无能”,“彻查弊案无上限”。“罢免案”投票时12位“台联党”“立委”故意投下弃权票,不为陈水扁背书。未来“台联党”将以“清廉本土”与民进党区别,牵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抢夺对民进党贪污不满的泛绿选民,扩大“台联党”的政治地盘。而李登辉与陈水扁争夺“台独盟主”地位的斗争将进一步激化。不过,由于泛绿选民凝聚力强,“独派大老”对李登辉“弃扁”动作不满,尤其是陈水扁手中握有李登辉当权时期搞黑金政治的证据,李登辉是否真与陈水扁决裂,“台联党”是否与民进党分道扬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受制于政治形势和实力原则,尤其是明年“立委”选举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影响,“台联党”将继续萎缩。

  岛内局势继续朝着有利于泛蓝的方向发展,但影响两岸政局发展的变数依然不少

  2005年以来,岛内局势发展有利于泛蓝军,而不利于泛绿军。连战访问祖国大陆后,极大地缓和了两岸紧张,国民党“反独促和、为民谋利”的政策施为受到岛内多数民众的肯定。马英九当选党主席以来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开始得到民众认同,提升了国民党的政党形象和政党支持率。国民党在2005年底“三合一”选举中大胜,大幅提升了泛蓝士气,壮大了国民党的基层实力。马英九的清廉、温和形象得到中间选民、甚至部分浅绿选民的认同。此次民进党虽赢得了“罢免案”的虚假胜利,凝聚了深绿选民的支持,但丧失了创党以来的核心价值,“清廉、改革”形象遭受重挫,不利于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尤其是未来若爆出更大的贪污丑闻,民进党将为力挺陈水扁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联合报》6月28日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满意度只有18%,不满意度高达68%,是民进党创党以来的最高点。民进党“立委”慨叹:“保了陈水扁,毁了半个民进党”。岛内媒体预期,年底北、高市长选举和2007年“立委”选举,国民党都会“赢得很漂亮”。

  但“罢免案”过程透露出一些不寻常的信息,加之未来两年影响岛内政局发展的变数仍多,马英九2008年选举能否代表泛蓝军夺回执政权仍变数多多。

  一是马英九“泛蓝共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部分泛蓝支持者及中间选民对马英九的领导力与决断力不满。

  二是泛蓝高层潜存矛盾依然很多。

  三是族群牌、省籍牌效应逐渐递减,但仍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外省籍出身的马英九能否克服省籍魔咒,仍是未知数。

  四是泛绿阵营的实力仍不可忽视,特别是民进党可能的“总统”参选人苏贞昌会利用行政资源展现政绩的时间延长、空间加大,有利于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五是美国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对2008年蓝绿参选人而言都相当重要。未来马英九能否得到美国支持,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的压力持续加大,陈水扁决不会放弃“法理台独”

  由于执政绩效不佳、民进党形象受重挫、“倒阁案”危机未根除,苏贞昌寄望以缓和两岸关系作为施政重点之一,塑造其“务实进取、改善民生、力求和解”的正面形象,以转移焦点、展现政绩、提振民进党士气、争取中间选民支持,既为年底北高市长选举捞取选票,更为2008年参选“总统”铺路。未来苏贞昌有可能在“台湾主体性、政策主动性”的思路下,走与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所不同的路线,有选择性地、分阶段放开两岸经贸政策。除两岸达成的四项专案包机共识外,台湾当局正酝酿推出一系列两岸利多政策,包括大陆观光客赴台、两岸包机常态化、扩大“小三通”、台湾金融机构登陆等。由于李登辉及“台独基本教义派”的牵制,苏贞昌现行小幅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能走多远,有待观察。

 维持台海现状最符合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利益。美国已表示“台独即是战争”,不可能允许陈水扁挑战其台海政策底线。经受“罢免案”的冲击,陈水扁主导重大议题的能力受到冲击。因而,陈水扁通过“公投制宪”实现“法理台独”的可能性下降。但如果弊案越查越大,执政困境越陷越深,提前下台压力难以缓解,陈水扁仍有可能狗急跳墙,推动体制外的“公投制宪”,挑激两岸紧张,加速向“台独基本教义派”靠拢,以转移权力危机。

 

  (来源:统一论坛2006年第4期 作者:彭维学)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