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乃神农精神之灵魂
——兼议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重构
张金星
我们一谈中华民族,经常有句口头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她的传统美德、传统观念、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中。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以能够久经劫难,颠扑不破,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舍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再无其他途径。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聪明智慧、勇于进取、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著称于世。民族文化与意识、传统都有其传承演绎的完整过程,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探险家、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为我们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万分珍爱、发展、弘扬、继承。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江泽民主席1995年1月30日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我们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神农文化更不用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
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象人体是生命遗传系列的结晶一样,文化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传统集成。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兼容并蓄、宽大为怀、川流不息、勇于进取。“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二十世纪初曾有人这样说:“一民族而能立国于世界,则必有一物焉,内之足以统一群力,外之足以吸收文明,与异族抗,兹物名之曰国魂。”这国魂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崇高人格境界,其中包含着个人对社会的神圣责任,它有助于调整心态,健全心理,直面人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痛苦磨练是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人的修养是和环境的磨练分不开的。充满艰难险阻,非常人能忍受的逆境不仅不会成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障碍,相反是造成促使能人志士建功立业的有利条件。只有经过这样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能力开创自身生存发展环境又能造福社会的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现时人类对西方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繁荣和发展前景已日益感觉同现有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种极不和谐的矛盾,自然力的不可想象性及难以驾驭性日益引起人类社会的关注,其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当我们面对“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环境污染、自然保护、能源供应、温室效应、各种疾病等产生的恐惧与困惑,已引起了人们的深度思考。人类社会面临的许许多多问题如果单靠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是无力解决的。于是人类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并似乎从东方古老文明中找到了一些启示与希望。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起始。重温历史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光大社会风尚已成为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过去人们认为凡是西方的东西就是好的,凡是东方的文化科学知识就是落后的,与西方科学技术相抵触的中国传统学术往往受到限制或轻视和否定,包括中国许多古代被世界推崇的科学技术、学术文化都遭到压制。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潮流开始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从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东效转化为多元化的新的组合。人们发现西方的实证科学和理性思维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必须从东方的文化知识中寻找智慧和出路。所谓东方的智慧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非理性思维过程,构建天地人和的社会关系的过程。“将宗教上的信念、道德上的修养,以及哲学上的智慧,用人类广大而高明的心灵统摄起来,从而使人类世界文化得以免于分崩离析、破裂毁灭。”(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事实上,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力较量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祖先对大自然敬畏与崇拜由来已久,信息完整无缺地留存给后人。先祖的英灵无时无刻不在保佑着我们,使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只是我们近代借助科学技术而傲慢的渐渐把它淡忘了。漠视自然力的后果是当今社会亟待重新认识的重大课题。“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性,而天下和平。”高度物质文明必需由高度的精神文明来体现,让我们都来善待万物,崇尚自然,用人类智慧充实完善自然吧。
我认为东方文化科学的兴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因为环境问题的恶化引起人们对各种“天地人”的理论学说的再审视。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全息的,这种观念成为中华民族深度思维的基础理论和万物源头,与文化基础贯穿于五千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一切活动中。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和知识结构中寻找帮助和启迪,渴望得到某些方面有所不同的教益;二是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需求,现代生活带给人们快节奏的同时也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了疲惫,许多人把对心理上的安慰作为精神生活的调节或补充。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归宿,回归自然,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三是由于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文化的多样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文化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各种民族艺术和民间文化得到彰显和保障。用现代科学去批判民间文化思想是荒唐的,因为两者根本存在一种不可比拟性。我们现在呼吁、推崇、提倡和保护历史自然遗产,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否则,就是背叛——。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古典科学理论、文化传统正在孕育和引导着现代科学的成长,必将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向导。开创东方文明的新时代,已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和首要任务,责无旁贷。
中华文化之源头,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哲学思想综合一体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科学结晶。这个认识表述形式最早可于《易经·说卦》里发现,其说法为“三才”。三才者即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者的大和谐组成了宇宙万物的大结构、大运行、大进化——。《道德经》中也如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赞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把许许多多古代流传至今的各种民族艺术和民间文化誉为国宝、国粹大力推崇歌颂。可还有另一种人却把贬低和埋葬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和民间文化当成最急迫而光荣任务,打着科学的幌子大做文章,招摇撞骗。甚至于把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称为“伪科学”,郑重其事地通过专门机构,发布专门的法律来惩罚、灭杀。“没有融汇古今中外文化宝藏的伟大胸襟,是不可能重振中华民族雄视人类文化的魄力的。”现在,中国人,可以挺起腰杆子,理直气壮地赞颂中华文明的辉煌,并可大规模地发掘利用、合理开发,头脑清醒地面对西方科学,傲然地走上必然胜利的人间正道——
可惜,在我们现在大声疾呼、大力提倡宏我国魂,扬我国粹的时代,还有许多国人漠然置之,醉心于花天酒地,唯利是图,私利欲望弥漫中。有一种“新”的论点支配着一种荒唐理论:超前享受消费。物欲横流淹没理性良知,自私贪婪取代人生价值,人情疏离替代了人性、人格、人伦。做人不讲天地良心,社会伦理淡薄无知,不学无术,言行不一,贪图享受,自由放纵,不愿付出已是当前我国一个非常状况。可以说糟糕透顶了。
现在有许多奇谈怪论充斥社会上,毁损、篡改祖国已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什么“五岳新论说”、“伟人难敌美人”、“英雄难对现实”、“历史难为潮流”。有些新潮族甚至于连自己的姓也要改良,并美其名曰“改革创新”。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何以能随意性改动,这已不单单是旅游方面的一家所为了,它已扩充到所有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之中而难以想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人背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丧失了精神支柱,将如同行尸走肉。尊重客观事实与竞争机制,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可替代,也难以替代。它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精神财富;是华夏儿女重振雄风的基点。
不是每个人都能超越功利去领会上天的玄机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中国特色,被商业熏染过后的是不是中国文化?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冷落、轻视和遗弃的氛围会不会越来越明显,应该反思一下了。鲁讯语:“救救孩子吧!”……。沉醉于温柔乡里的新星人类已经把对社会责任感完全丧失。我已深深感到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失衡与无度,甚至于已到崩溃的边缘……
崩溃一般说来依次为社会公德丧失,人性的迷惘,心理的坍塌,政治体制改变,伦理法则的中断。至此,社会开始大分化、大瓦解、大动乱、大撕杀……直到文明的总崩溃。要遏制总崩溃的发生,只有迅速提高全民族的精神面貌及生存环境与社会公德。虽然我国所谓的改革开放的创始人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一个畸形的快速变换的大格局,却忘记中国人是从一个政治体制极度不完全的黑暗中苏醒的,任何一方都难以驾驭的一个群体。就如同用蒙布长期禁锢的笼中鸟,猛然间扯去蒙布,外边有蔚蓝色的天,绿茵茵的草,自由的同伴在飞翔、呼唤,它只能以生存的本能欲望拼命去闯玻璃或笼罩,直到碰的头破血流,一命乌呼罢了。
虽然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确未能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国策来弥补时代的空白点,导致政策的不稳定性及体制的难驾驭性,使社会的改革方案缺乏良好对策和社会环境,无序列远见及权威性的领导核心支撑。以往的一切成为当局的包袱而难以逾越改变。一下子将压抑在人们心底的最原始的需求喷发,近乎盲目性的发展变化,演变为一股浊流漫无边际地在四处流动。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社会中发出了许多有误导的言论及说法,如 “国民的劣根性”“丑陋的中国”“堕落的社会”等等奇谈怪论。政治民主单薄,权威力量削弱,意识形态无序,伦理道德堕落,民族文化腐化,信仰危机四伏,尤其国外所谓的通俗文化的侵入,加速了中国文化的沉沦,基础文明准则与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社会犯罪率明显增加,地方恶势力嚣张,封建社会活动及不健康的行为充斥于乡村,甚至于在一些发达地区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铺天盖地而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人类要发展,必须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否则是一种灾难性的重复。
“如果说“五四”运动带来的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众为封建制度所压抑、蒙蔽的心智;如果说1949年的民族解放运动完成了中华民族尊严的建构。那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却是动摇中国传统的信仰、道德与价值体系,无论是中国几千年来业已形成的传统观念,抑或当下占据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五四”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众多的政治运动和民族斗争,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资本、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之间的利益与共,使中国的道德、信仰与价值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无有政治文化的社会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但一个无有民主信仰的社会又是一个灾难性的社会。
我国政府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想法,是很好的,深入民心的。但如何运转,怎样构建,才能真正实现和谐,还需一个时间来落实,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根本是怎样一个“和”法。中华文化之源头就是“和”,中华民族的独特哲学思想智慧结晶综合一体的“天人合一”,其内涵就是一个“和”字。和美的和,和善的和,和平统一的和,和睦相处的和。总之需要一个身心的和谐,理智的和谐,自我精神世界的和谐。万物皆和,世事平也。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新构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电视剧《渴望》里的一句话很好“过去、未来共斟酌”。“当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伦理道德被政治制度的变革无情摧毁的时候,人们感叹于普通大众的信仰危机与道德堕落,感叹于思想知识界的人文精神失落,而不转变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无异于自怨自艾。我们这一时代需要的,是建立在更为深刻批判基础上的道德与信仰重建。”不走出昨天的阴影,怎能面对明天?……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人们将从中寻找人类社会真正的历史推动力,正如欧洲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寻找推动力一样。每一个历史纪元都要有一个主体,而二十一世纪的主体文化将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显示其源远流长的永久生命力。中国文化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的主体和中心,必将在新纪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绚丽光彩。
二十一世纪将是“亚太世纪”!让我们共携双手,自强不息,奋勇当先,翘首以待吧!“几多风雨几多愁,重振江山待后生。”
参考文献:
1、王生铁、缪合林主编《荆楚文化与21世纪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2、唐君毅著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台湾·学生书局 1993年校订版
3、刘里远著 《中西自然科学思想》 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8月
4、刘士林著 《一个人的文化百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
5、王建辉、易学金主编《中国文化知识精华》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