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农业合作向更深更高更广发展

时间:2006-12-06 09:26   来源:

  中国台湾网10月20日消息  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已经在海南博鳌隆重闭幕,在论坛闭幕式上国共两党达成了7项共同建议,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的20项优惠措施,无疑宣示着两岸经贸交流尤其是农业交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外,作为本次两岸农业论坛的配套活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在厦门举办得也很成功。通过这次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台湾的农业无疑找到了一个新的春天。

  国共两党将两岸的农业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是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共识的基础上举办的,是国共两党继续开展政党交流与对话的一次重要活动。

  本届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是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国民党国政基金研究会共同举办。原本计划是在台北举行,并且邀请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赴台北参加论坛。但是,因为台湾当局的阻挠,未能成行。国共两党对此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都高度重视。出席本次论坛的大陆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涉及到两岸农业合作的部门和单位,例如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工商管理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水利部和中国农业银行等,几乎均派出副部级官员出席。

  正如新党主席郁慕明所说的,本届论坛为两岸的农业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深度、广度、高度、亮度来探讨两岸农业的发展。是既2005年连战“和平之旅”、宋楚瑜的“寻根之旅”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记者采访了多数参加论坛的农民代表,他们都一致肯定了此次论坛的举办,通过这次活动,让台湾的农民真正地看到了大陆的农业投资环境,深刻地了解了大陆的市场,台湾农民也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更坚定了他们来大陆投资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农业论坛为两岸农业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农业论坛主要是围绕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合作面临之机遇与挑战、当前两岸农业合作模式之探讨、两岸农业合作发展之问题与对策三个议题展开研讨。虽然论坛历时只短短几个小时,可是两个专题报告、18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学者从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规律等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两岸农业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两岸的“优势互补”,提出“利益共享”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探讨两岸农业合作的模式。农民业者则是从两岸的农业合作实践、两岸农业的基本态势等方面更务实地反映了问题所在,提出两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如何建立产供销一条链、如何更有组织性、有计划地在大陆投资农业、如何加强台湾优质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论坛让两岸的专家、学者以及农民业者都深刻认识到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两岸农业发展的问题,加强两岸农业的合作,将大陆的农业资源、劳动力、科研成果与台湾的资金、应用技术、农产品运销系统等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提高两岸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台湾农民有了法律的保障

  在陈云林主任发布的20条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新举措中,包括严格区分“台湾产地水果”与“台湾品种水果”,防止仿冒的“台湾水果”鱼目混珠,照顾到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和附加值,保护台湾农民的利益。众所周知,两岸农业交流和合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农业技术、优良品种或者种苗的引进,以及农产品商标与品牌的保护等。由于两岸关系未正常化以及未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中逐渐出现农业技术或者优良品种的非法转让、农产品商标或者品牌被相互抢注,已对两岸农业交流和合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提出,体现了大陆方面对保护农业技术与科技的决心,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台商的利益。但是,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要真正有效地实施,还需要研究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实施措施,这对大陆的有关方面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有了法律的保障,台湾农民才能更放心地来大陆投资,大陆才能引进更多的高新农业技术,提高两岸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两岸农业发展的进程。

  拓展农业合作渠道 建立多功能型的农业行业协会

  在本次论坛中,提及到最多的两岸农业合作的问题与障碍无非就是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农民创业的融资、产供销系统的建立等等。农业行业协会的建立无疑成为解决两岸农业发展障碍新的出路。我们知道,台湾的农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职能是直接服务农民经济活动,如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生产规划、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品牌管理、价格保护等。台湾的农会制度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目前,大陆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建立相关的农业行业协会,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农业行业协会功能的实施,发展农民经济体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通”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实地看,要推进两岸早日实现直接“三通”,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仍需要克服重重障碍。连战也指出,要提升两岸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三通”。两岸没有实现直接“三通”,运输时间长,运距远,运输成本高,加上水果和蔬菜都是鲜活产品,需要冷链运输,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运输成本。如果两岸不能直接“三通”,在成本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极具现实紧迫性的是直航问题,已到了必须尽快解决的时候。不断发展的两岸经贸交流,无论是台湾农产品的及时销售,还是台资企业的频繁商务往来,以及两岸广大观光民众,都越来越需要两岸有最便捷的交通保障。如今,各种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三通”早已不存在所谓的“研究需要”。因此从两岸融合的历史潮流看,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早日实现“三通”,进而推动两岸在各方面的关系发展,始终是最有价值的现实路径。(谢晓萍)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