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非典:讳非典忌医 比非典更可怕

时间:2003-06-19 14:39   来源:
人民网记者 张玉来

  近日,记者采访了吉林大学第一、第二医院和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惊讶地发现,这三家在东北地区享有盛誉,以往经常熙熙攘攘、门庭若市的"三等甲级"医院,如今竟然已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吉林大学医院管理处聂素滨处长告诉记者,眼下这三家医院的日平均门诊约1800人次,与往年的日平均门诊6500人次相比,约下降了72.3%;日住院病例约下降了60%。这期间,三家医院的门诊量总计约减少18.8万人次。
  记者不禁心生疑惑,是人们的健康水平急遽提高,患者锐减了呢?还是由于非典疫魔肆虐产生的恐惧心理,而讳非典忌医,不敢到医院就诊了?讳非典忌医意味着什么,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对于众多患者来说,理性的选择是什么?患者讳非典忌医的根源在哪里?让我们一道关注这一与防治非典同样重要,关涉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甲"医院日门诊由以往的2250人次锐减至500人次。
  不得不来的患者、急匆匆的陪护人员坦言"害怕感染非典。"5月26日上午8时30分,记者走进吉大二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只见昔日的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排长队现象不见了。8个挂号、收费窗口前,时而来一两个患者,时而空无一人。记者来到二楼、三楼、四楼,各科诊室门前也不见了往日座无虚席的候诊人群,稀稀拉拉的患者可享受以往不可企及的随时就诊。
  "这种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二院副院长赵吉光教授告诉记者,以往二院的日门诊约2250人次。医院早8点上班,为避免出现过分拥挤场面,有序分流就诊患者,早5点30分便开始为患者挂号了。自4月中旬长春发生非典疫情,日门诊量急遽下降,每天大约只有500人次,约下降了77.8%,且多为心脏病发作、意外伤害患者等急重患者。以往外地患者大约占门诊量的20%,近一个月已所见不多了。
  记者走进二楼心血管科专家门诊。科主任李淑梅教授介绍说,以往每天前来就诊患者约80-90人次,目前每天也就十几人次;以往住院病人平均达80人,现在也就20多人。门诊接待的患者群基本是心绞痛急性发作等急重患者。有的患者来不及办理住院手续就得进行抢救。
  在住院部四楼神经内科主任室,于挺敏教授介绍说,过去科里一天的门诊量约50人次,周一多时达到70人次,住院患者一般在40人左右;眼下每天门诊只有15人次左右,住院患者也就六七个。前来就诊的患者已见不到神经功能紊乱、脑供血不足、动脉硬化、头疼等慢性病患者,多为脑血栓、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发作患者。有的严重头疼病患者做完CT就走人,以缩短在医院滞留时间。
  在吉大一院和中日联谊医院见到的情况,与二院所见大体相似。
  记者与前来三家医院就诊的一些患者交谈,他们坦言:"实在挺不住了,不得不来医院。"那些急匆匆挂号、交款,办理住院、手术手续的陪护人员则表示:"在这儿的滞留时间还是越短越好!"
  文明社会民众对医疗的需求应是个常态。讳非典忌医,患急重症靠自我诊断,自我购药治疗,不是理性的选择
  病理学家、吉林大学副校长李玉林教授指出,在文明社会民众对卫生医疗的需求是个常态。不论发生任何情况,人们患各种疾病的人数大体都是一个常量。非典疫情的发生,决不可能抑制其它疾病的发生。因恐惧心理而抑制正常的医疗欲望、需求,不是文明社会民众理性的选择。"讳非典忌医,到医院就诊患者锐减的状况是不正常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的前四位依次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强调,我国目前虽然发生非典疫情,但这一排序并未改变。
  "眼下正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一院呼吸科副教授许力军说,4至5月份是流感、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症、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一季节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大约占患者的20%至30%。吉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于雅琴教授说,这一季节也是流脑、麻疹、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水痘、猩红热、结核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患者怎么一夜之间就遽然减少了呢?"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们满脸的焦灼、忧虑。
  众多患者不到医院就诊,是否就放弃医治了呢?不是的。据十来位经验丰富医生掌握的情况和所作分析显示,这些患者已另寻治疗途径:一是到社区诊所、个体诊所医治;二是电话咨询熟悉的大夫。这些医生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几个自己诊治过患者的咨询电话;三是按以前医生的诊治方案,或按电视广告宣传,从药店购药自我治疗。记者走访的几家药店近期销售量都大为增加;四是"小病挺,大病扛",扛不过去的患者便死在了家里。
  "一般来讲,应是大病去医院,小病去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姚文华教授说,社区卫生服务站无论是医疗实力、水平,还是医疗环境、条件都远不如县区医院,更不要说"三甲"医院了。需要警惕的还有自我购药可能买错药。
  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家、吉林省卫生厅长李殿富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民众健康受到威胁时,应该明确哪些疾病是可以自我诊断、自我购药治疗的,哪些疾病则必须到医院就诊,切不可马虎从事。一般来说,某些慢性病、多发病,如腹泻、伤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可采取以往的治疗方案对症用药,但某些急重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内分泌疾病,则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缺乏医学常识的民众是难以通过自我诊断来治疗这些疾病的!"
  延误治疗,将不仅仅贻误最佳治疗机会,增加治疗成本,还将丧失最佳抢救时机,降低生存质量,缩短生命延续时间
  讳非典忌医,延误治疗,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谈及这一话题,李淑梅教授神态顿时凝重起来,"心血管病发作时如得不到及时医治,是极其危险的!"心绞痛刚发作时,使用硝酸甘油等扩冠药物静脉点滴,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拖延治疗,失掉最佳治疗时机,极易发展成为心肌梗塞,那时就需做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手术了。前者大约只需住院两周,后者住院时间就不好说了;前者大约只需3000元,而后者则需要4.5万元。近来李教授就救治了两名延误治疗、险些丧命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一名男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发烧、意识状态不佳。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可患者害怕被定为非典疑似病例,仍然吃点药硬挺着。直到上气不接下气了才来医院接受抢救。另一名是68岁的周老太由于拖延治疗,导致心肌梗塞。经成功抢救,现已住进病房的周老太谈及这段经历追悔莫及,"发病不去医院,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庭呀!"
  "是及时治疗,还是延误治疗,医治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于挺敏教授的话语透着沉重。上周她抢救了一名脑干梗塞发作,拖了一周才来救治的患者。由于失掉了抢救时机,医护人员竭尽努力也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来,短暂性脑缺血刚一发作就来医院治疗,用很简单的医疗方法,也许只需几十元,就可阻止脑干梗塞,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于教授说,动脉硬化发作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引发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将引发脑血栓,而脑血栓是引起脑梗塞的最主要原因。在脑血栓形成的6个小时内,若及时就诊,用溶栓办法治疗,即可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如果超过6-24小时,就丧失了溶栓的治疗机会,需采取复杂,疗程也更长的治疗方法,且极有可能造成瘫痪,不仅个人生存、生活质量下降,产生难以言表的痛楚,还为家庭、单位、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长春市卫生局长提供的数据令人惊心动魄:由于讳非典忌医,使得全市各种慢性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仅4月份就死亡106人,比3月份翻了一番。
  至5月29日,肆虐的非典疫魔吞噬了长春市民6条生命,与这个城市一个月就增加一倍的死亡人数相比,显而易见,讳非典忌医猛于非典,其对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远高于非典!
  "延误治疗,不仅仅将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治疗成本,还将可能丧失最佳抢救机会,缩短生命延续时间!""患者发病及时就医,无论对近期疗效,还是对远期疗效都是非常有利的!"白衣天使们真诚地向患者们发出忠告。
  综合性医院本部没有非典病人、非典疑似病人。发热门诊是相对独立的。4家医院4710名医护人员和职工除参与救治非典病人的,无一人感染非典。所有就诊患者都未感染非典发生非典疫情城市的医院安全状况究竟如何?记者就这一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对吉大的三家医院进行了探寻、追问。
  时下,医院已不是可随随便便的出入之地。走进一院大门,只见所有就诊患者和陪护人员都需先检诊,检查是否发热,然后再准其进入门诊大楼。入住三家医院住院部的住院患者,均需经过常规检查:量体温、化验血常规、拍胸片。"太严了!"就诊患者的这种感受,包涵着对医院为防止交叉感染采取的强有力措施的认可。记者还跑了长春市另两家"三甲"医院,发现各医院都加大了消毒、隔离等防止交叉感染的防护力度。
  "吉大三家医院虽然都是非典定点医院,但医院本部并未收治非典病例和非典疑似病例。"对记者提出的一个市民普遍关心的疑问,李玉林副校长介绍说,实际上从成为非典定点医院之初,三家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例和非典疑似病例病房即设在远离本部的分部。如位于朝阳区的一院,其非典病房设在二道河子区的一院二部。5月初,三家医院分部收治的非典病人已相继转入长春的"小汤山"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集中救治。
  自抗击非典战役打响以来,三家医院参与救治非典病例的医护人员有7人感染非典病毒。除此之外,三家综合医院和一家口腔专科医院总计4710多名医护人员和职工均安然无恙。这期间,4家医院诊治的约7万余患者无一人感染非典病毒。
  发热门诊是与非典疫情相伴而生的新事物,是一个人们议论颇多,甚而将其视为"危险之地"的地方。它究竟是何种面目?记者佯装发热病人与一同伴探寻了二院位于门诊大楼东南侧一角的发热门诊。这里有一个独立的小门,走进小门,里面就是发热门诊的接诊室。中年护士邱仲玉先免费发给每人一个口罩,然后为记者量体温。假戏就此打住。值班大夫李东复教授告诉记者,设在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都是相对独立的,设有独立的门诊室、处置室和观察室。前来就诊的患者如的确有热,还要化验血常规、拍X光肺片,才能做出初步诊断。如怀疑其是非典疑似病人,需由院内专家会诊;如果仍不能排除,再由市专家组会诊,决定是否隔离、留诊观察。自4月20日成立发热门诊,已接待了约800名患者,尚未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发热门诊并不神秘,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患者应泰然对待它,发热门诊极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讳非典忌医,比非典更可怕!""到医院就医被感染非典病毒的风险极小,远远不及讳非典忌医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我们应该接受白衣天使们的忠告。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与医治他们的疾病同样重要。
  应适时调整非典医疗救治策略,减少非典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政府应对消除民众就医恐慌心理高度重视
  "就医患者为什么锐减,众多患者为何讳非典忌医?值得认真探究。"李殿富厅长认为,根源并非医疗服务供给出现了故障,而是非典疫情造成的社会恐慌,和与之相伴的就医恐慌心理使然。而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在建国之初取得防治流行性出血热、麻疹、伤寒、血吸虫病等传染病胜利后,过早地宣布同传染病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由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体系和机制,和民众对传染病防范意识的缺位,使得非典疫情刚一发生,便出现了社会恐慌,导致群众对医疗服务、就医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当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心理引导,使其走出心理误区,与医治他们的疾病同样重要。要使群众了解,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对人类危害很大,尚未找到病源和有效治疗办法的传染病,对其高度重视、防范是必要的;同时还应看到,非典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直到目前为止,就其传染速度和人数与以往发生的天花、霍乱、鼠疫等传染病而言是无法相比的。增强民众的就医信心,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已迫在眉睫。
  公共卫生专家、吉大公共卫生学院长孙志伟教授认为,就医患者锐减,患者讳非典忌医,反映出为数不少的民众尚缺少科学、理性的医疗理念。要使民众意识到,在文明社会里,因恐惧心理而抑制正常的医疗欲望、需求,急重患者靠自我诊断、自我购药治疗,不是文明社会民众科学、理性的选择;到医院就医被感染非典病毒的风险极小,远远不及讳非典忌医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和危害;讳非典忌医,比非典更可怕。
  著名传染病学家、从医达半个世纪的原白求恩医大副校长吕美德教授说,抗击非典战役初期,一些城市确定的非典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过多,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又造成民众就医恐慌心理。应适时调整非典医疗救治策略,减少非典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须知在民众心目中,多一家定点医院,就等于增加一个非典传染源。老教授强调,非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染和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传染,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是不会感染非典病毒的。医院虽然人群高度聚集,但都已加大了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感染非典的概率极低。
  "担负维护公共安全责任的政府,对消除民众就医恐慌心理,增强民众的就医信心,应给予高度重视。"社会学家、吉大哲学社会学院刘少杰教授认为,在防治非典斗争中,政府应及时全面发布信息。一些城市只发布哪家医院是定点医院,哪家医院设有发热门诊,却没有告知民众综合性医院本部并没有非典病人、非典疑似病人。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全面发布上述信息,介绍医院的防护措施,无疑将有助于消除民众就医恐慌心理。媒体在消除民众疑虑,减少恐慌心理,增强民众就医信心方面也责无旁贷。
  李殿富厅长指出,当前卫生部门既要全力抗击非典,又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其它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需要。医院应及时汲取抗击非典的经验,修订传统的就医流程,把对就医人员实行分诊,对入院人员进行全员体温检测,减少人群集聚等做法纳入新的就医流程,以大幅度降低医院的交叉感染发生率。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