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社科院学者评述十六大以来两岸关系走势

  时间:2007-11-02 17:57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1月14日消息: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大会所作的报告第八部分《“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现阶段中共中央也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集中论述。中共十六大后,两岸关系将会如何发展?新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宏和南京大学褚静涛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新的一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不会有大的波动,祖国大陆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对台政策更具灵活性;台湾当局受“台独”势力影响,在两岸关系上不可能改弦易辙,即使有所举措,也可能是口惠而实不至。

 

  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将更为主动灵活


  谈到今年两岸关系走势,两位专家认为,中共十六大报告作为现阶段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最集中、最权威的体现,将对今年乃至以后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刘宏认为,中共十六大报告体现出了大陆对发展两岸关系最大的“真诚”和“善意”,保持了大陆对台政策的连续性与原则性。在这方面,刘宏认为主要是三个不变: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不变;寄希望台湾人民不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变。

  刘宏认为,十六大报告没有回避两岸对话和谈判这一敏感问题,在对台政策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第一个就是对“一国两制”中“一国”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论述对国际社会和海内外中国人尤其是台湾岛内许多受到刻意误导的民众而言,意义深刻。

  第二个就是明确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表示出了极大的灵活性。长期以来,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一直是台湾方面关心的议题,而国际空间则不但是台湾当局关注的议题,也是相当一部分岛内民众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次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宣示了广泛的对话和谈判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第三个就是报告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和迫切性,台湾问题决不能无限期拖下去。报告宣示,中国人民将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刘宏认为,十六大报告的政策宣示,将是祖国大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方针,表明了希望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良性互动的愿望。

  大陆将更加积极推动两岸全面直接“三通”

  两岸“三通”对于两岸经济发展和民众权益十分重要,两位专家认为,台湾各界要求实现直接“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祖国大陆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维护两岸同胞利益出发,对“三通”问题进行了积极响应。

  刘宏介绍说,2002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呼吁台湾当局尽快拆除限制两岸经济合作的人为障碍,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并欢迎广大民进党成员以适当身份前来大陆参观、访问。6月底,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在会见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客人时表示,只要把“三通”看作一个国家内部事务,两岸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模式进行协商,同时还对具体实施步骤提出了初步设想。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会见台湾客人时进一步表示,两岸“三通”是经济问题,只要把“三通”视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十六大报告又提出“应该采取实际步骤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去年晚些时候,大陆有关方面又提出了“两岸航线”的主张,可见祖国大陆在台湾岛内最关心的“三通”议题上态度积极,措施到位,前景如何,就看台湾当局如何行动了。

  褚静涛认为,两岸“三通”是大势所趋。祖国大陆顺应两岸人民尤其是台湾工商界和岛内一般民众要“三通”、要缓和、要交流的呼声,在两岸具体事务上采取了务实、灵活的政策,打破了台湾当局在“三通”问题上的种种谎言和欺骗性宣传。但是,陈水扁害怕“三通”造成两岸经济的融合,又不愿背负破坏台湾经济发展的恶名,所以他一味强调〞三通〞不是灵丹妙药,要以公权力名义与大陆对谈,这还是丢不下“台独”这块神主牌。但是,褚静涛博士认为,目前台湾已成为全球对大陆依存度最高的地区,随着大陆的发展,无论陈水扁当局如何阻挠,两岸经济社会的整合将势不可挡。

  与“台独”势力斗争将更加尖锐

  祖国大陆反“台独”、反分裂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两位专家认为,去年一项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祖国大陆对陈水扁当局的定位。2002年1月15日,国台办发言人在声明中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不仅没有放弃“台独”立场,而且不断以蚕食的手法推行“渐进式台独”活动。

  褚静涛博士认为,到去年底,陈水扁的“台独”色彩已基本显现。他介绍说,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后,在其所谓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的所谓“四不一没有”,以化解各界对他“台独”主张的担心。祖国大陆对此的响应是“听其言、观其行”。令人遗憾的是,陈水扁本人随后的一系列言行却令人不安。2000年6月20日转口说,“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7月,再将“九二共识”歪曲为“九二精神”;8月在中美洲访问时又鼓吹“统一并非惟一及最后的选项”,称不会接任“国统会主委”。2001年元旦讲话提出了不清不楚、似统实独的“统合论”。2001年5月在美国过境与美方智库会谈时表示,“新政府”不会推翻过去“旧政府”所做的任何协商与承诺,这包括新加坡协议、“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即国民党时期所称的“九二共识”)。一离开美国却立即予以否认,称“统合论”并非统一,也非整合,民进党的支持者对“统”这个字很感冒,但不要紧张;所谓的“九二共识”,“迄今亦无定论”。2001年11月至12月间,陈水扁、张俊雄(时任“行政院长”)等人多次声称,根本没有两岸“九二共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甚至诬称,接受“九二共识”就是接受“一国两制”,就是“吞并台湾”,攻击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新党等“卖台”,是“中共同路人”。2002年1月13日,在出席“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大会时陈水扁宣布,他已批准在现行“护照”封面上加注英文的“台湾”(TAIWAN)字样,作为送给“台湾人公共事务会”庆祝年会“最好的礼物”。2002年8月初,陈水扁在一个海外“台独”组织讲话中又提出了“一边一国论”。

  褚静涛认为,祖国大陆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一直在向前推进,任何时候也不会放弃这一斗争,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意识不太可能真正改变,在两岸关系上很有可能玩弄新的花招,继续以蚕食的手法推行其“渐进式台独”,因此,今年反“台独”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刘宏认为,2002年的一大特点,就是陈水扁坚持“台独”意识至上。刘宏分析说,陈水扁的这一主张明显在岛内并没有得到认同,2002年岛内不同机构在不同时期所作的民调显示,陈水扁的支持度呈现下降走势,一度跌到40%左右,创下2000年上台以来的最低记录。

  而2002年底举行的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举,更是对野心勃勃寻求连任的陈水扁一记棒喝。在台北市,民进党推出形像好、学历高的李应元挑战国民党籍现任市长马英九。陈水扁先后数度亲自走上街头为李应元助选,希望通过自己的“总统牌”拉抬李应元的声势,结果每次拉抬后马英九的支持度不降反升,李应元原地不动,而且陈自己的支持度也一路下挫。最后马英九以大比分超出李应元,民进党自己承认中间票源流失约20%。高雄市虽由现任的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保住,但胜得非常不容易。陈水扁当局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就是“执政危机”来临并十分严重。2002年先后爆发了多次大游行,包括以前很少上街的教师游行和农民大游行,尤其是年底的10万农渔民游行,对陈水扁政权的冲击是空前的。

  刘宏认为,种种情况表明,在今年的两岸关系中,两岸的民间交往与合作会进一步活跃,但陈水扁当局受其台独主张和李登辉等激进台独势力的影响,不太可能在两岸关系上真正改弦易辙,即使有所举措,也可能口惠而实不至,花架子多,干货少。

  刘宏进一步指出,迫于岛内民众的压力和岛内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再加上对未来“总统”选举的考虑,虽然民进党仍希望操纵政治议题,挑动族群、统独之争,但民生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振兴经济是岛内的当务之急,如果陈水扁当局今年仍像去年那样一意孤行,台湾民众的不满会更强烈。因此,今年陈水扁当局可能在经济议题上会有所动作,对民众反应强烈的一些议题会有响应。

 
编辑:李艳波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