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峡两岸开启交流大门20周年之际,我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1987年,这个两岸开放交流元年。我们无法自抑地想要再去重温在那一年前后发生的“大历史”和“小故事”,以及穿梭其间的众多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人物”和反映历史真实的“小人物”
国民党老兵的愤怒
1987年5月10日,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举着抗议标语,要求当局开放大陆探亲。
一群想家的老人自发地走上街头,步履蹒跚的他们,挑战的是仍在威权时代的国民党当局,以及当局最敏感的大陆政策
1987年5月6日,台北,“国父纪念馆”边的人行道。一群抗议者,他们头发花白,上衣写着“想家”两字,举着标语:“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骨肉隔绝四十年”。他们向熙熙攘攘的路人发着一张张传单,传单上醒目地印着“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
他们,泪流满面。
飘零
那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年代。
在台湾,国民党当局还没有解除已经长达数十年的“戒严令”,还有施明德这样的“政治犯”、“良心犯”被关押在距台东18海里的绿岛改造。而这一群抗议者,来自一个叫“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民间组织,他们是一群当年随国民党到台的老兵。
他们的组织并不严密,也没有当年“党外运动”相对明确的政治诉求和政治主见——在前一年9月,“党外运动”已宣布组建“民主进步党”——他们只是一群想家的老人。
然而,就是他们自发地站在了街头,挑战仍在威权时代的国民党当局,挑战当时最敏感的大陆政策,并最终促使同年11月,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
这一年的国际社会,仍处在“冷战”时代。尽管中美已在8年前建交,但西方社会对于“共产的”中国大陆,依旧在骨子里保持着“对垒阵营”的敌意。而在台湾,国民党当局长期的“反共”教化和对改革开放以后大陆信息的封锁,也使得多数的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了解寥寥无几,甚至心存恐惧。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或许更能体会当时那一群国民党老兵的愤怒:在中国内战的大历史背景下,孤独的他们无可避免地飘零到了那个同样孤独的岛屿;在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口号中,他们一度构筑了很快就能回家的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回家的梦也越来越缥缈。于是,他们在这个岛上重新结婚、生子,以为将就此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