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7月17日消息(记者李志勇 刘红卫)7月17日上午,“魅力内蒙古 辉煌60年”——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记者团,参观了伊利第六牧场。
伊利集团第六牧场园区位于110国道598公里,呼和浩特市西20公里处。它坐落在大青山脚下土默川平原之上,土左旗兵州亥乡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内,是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奶牛养殖示范园区。
牧场园区占地700余亩,总投资3860万元,园区建设50-100头大户型单元牧场46个,10-20头的小户型牧场32个,共计78个单元牧场,2座现代化挤奶厅。每个大户型单元牧场占地6亩,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里面有一栋牛舍,一套住房,有青贮窖、化粪池、饲料间、运动场等,可养殖奶牛50-100头。每个小户型单元牧场占地1.8亩,牛舍、房屋、青贮窖、运动场一应俱全,适合于当地养殖户的小规模迁居饲养。
牧场园区现有存栏牛2000余头,其中40户大户型共饲养奶牛1800余头,占90%,平均日奶量达到15吨, 年产鲜奶5000多吨,两年内达到设计规模,饲养奶牛可达4000余头,年可产鲜奶1万多吨。
牧场园区的两座现代化挤奶厅宽敞明亮,每个奶厅设置两个挤奶坑道,配备了瑞典利拉伐公司先进的计量瓶自动脱落式挤奶器及封闭式自动循环清洗系统;以及2个6吨容量的全封闭直冷式不锈钢贮奶罐,保证了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完成挤奶及冷藏贮存。
为了保持牛奶质量和新鲜度,牧场园区在每次挤奶后贮奶罐中的鲜奶温度达到4摄氏度时即以专用车辆将鲜奶抽运到生产厂,从而使杂菌数始终保持在5万以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管理上,牧场园区借助规模和集中的优势,推行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的现代化牧场管理模式,以提高牧场主的科学饲养水平、提高园区原奶产量和质量。
为了配合园区的生产养殖,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借助国家“十五”课题的科技力量和影响,在毗邻园区的赛罕区乡镇、土左旗兵州亥乡等地与农户签下了三千余亩饲草料种植合同,使几千头奶牛的口粮有了充分的保障。每年秋季,公司的服务人员又会深入园区的家家户户,现场指导制作青贮料;公司所属饲料生产厂以成本价向园区住户提供各种精饲料,并随时随地向户主进行科学饲喂的实地指导,身处这样的环境,牧场主的心是绝对踏实的。
大型牛场最重要的事是防疫,针对牧场园区的实际情况,公司制订了《牧场园区防疫检疫制度》,形成了《防疫分级管理办法》,由公司进行统一的免费防疫。为了保证园区各住户的经营安全,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布病、结核病的检疫,发现呈阳性的病牛立即淘汰,每年组织1次碳疽疫苗注射、3次五号病疫苗注射,并对奶牛常患病乳房炎进行常年的预防和监控治疗。
公司开发了奶牛档案管理软件,实行奶牛基础信息统一管理,逐步建立高产奶牛选育和奶牛良种登记以及可靠的奶牛疫病防御网。通过为奶牛建档全面掌握了园区内个体牛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后续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做好服务工作是伊利集团兴办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一。为了使园区奶牛饲养各个环节得到保障,园区配备了专职的兽医师、人工受精员和物业维修人员,做到24小时全程服务。公司经常聘请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园区住户进行科学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培训;为了改善园区内的牛群结构,公司免费为各户提供胚胎移植和性控冻精服务,根据不同户家的牛群结构状况,从专业角度提供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伊利元兴饲料公司还在园区设专职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地为养殖户传授如何科学饲养奶牛的相关知识。这些服务使园区的牛群状况日趋改善,极大地增强了园区住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牧场园区是奶源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其投入方式、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这种集合资源优势的大规模农牧业结合发展模式,对推进当地科学养牛进程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及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设适度规模,而且符合中国国情的规范化牧场是伊利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的。
伊利公司将会继续按照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国情的规范化牧场的路子走下去,带动一大批牧场主尽快与国际接轨,实现双赢,造福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