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3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互动相处之道。
“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是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在“中国梦”被提出之后,中国经济规模高速发展过程、中国文化向外“走出去”过程中,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昨日,在分组讨论上,专家学者纷纷阐释自己理解的“中国梦”以及实现之道。
“不管中国是进入‘世界工厂2.0版’还是其他时代,一个确定的结论是: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明显的转型中。”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伊藤亚圣
[经济领域]
掌握全球布局的契机制造业需转型
“中国梦,需要世界观。”东方枢纽基金的创办人龚照胜昨天说,中国需要在全球势力消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全球布局的契机,迈向一个均富、和谐的社会。
龚照胜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不少挑战: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等,一个典型的例子,如苹果公司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赚得的利润比例近六成,而中国仅从中赚1.8%。中国缺乏小而好的小微企业,以创业家精神带动技术创新;中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汽车、冷暖气机工厂成为最大的污染源,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会影响人民健康、生产力衰退甚至经济发展停滞,一旦环境遭破坏,未来还原的成本代价更高。
在龚照胜看来,中国企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转型,从出口导向转为满足广大内需,善用政府提供租税优惠及奖励政策,投入技术和专利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寻求资本市场及银行的支持等。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机会化危机为转机。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伊藤亚圣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结束还是“世界工厂2.0版本”才刚开始?根据公开资料,日本媒体最先提出中国“世界工厂”概念是在2001年,称中国已经是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微波炉和摩托车等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国家;到2003年,中国成为欧美媒体眼中的“世界工厂”,当年最流行的高科技产品i-Pod、游戏机、电脑、玩具等都是中国制造。但十年后,中国“世界工厂”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
伊藤亚圣说,按中国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11年中国的占有率开始下降;就生产模式而言,以广东东莞的来料加工为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2010年开始出现衰退。但从工业生产额、出口额和附加额的角度来看,中国世界第一的地位近两年才快速崛起。不过,不管中国是进入“世界工厂2.0版”还是其他时代,一个确定的结论是: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明显的转型中,包括从沿海到内陆地区、从来料加工型工业到研发型工业、从外资企业拉动型到民营企业拉动型、从出口拉动型发展到内需劳动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