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湖南行
字号:
中国最美丽的古镇—湘西凤凰

  时间:2006-12-04 13:59    来源:     
 
 

古城夜景

  凤凰古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 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习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 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 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 他有一首诗写道: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 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方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 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勾良苗寨中的麦苗族妇女

勾良苗寨中糯米籽靶

    老家寨

     老家寨坐落于凤凰县西北2.5公里的叭咕镇。“叭咕”是苗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山江”。全寨有人家70多户共300多人,全部为苗族。整座村寨前临千潭水库,后倚苗岭天星山峡谷,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由于地处苗疆腹地的山坳,在秀丽的自然风光映衬下,至今依然保存着淳朴独特的民族风情,故有“苗岭明珠”之美誉。

  每当有远方来的客人光临村寨的时候,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便会身着盛装齐集山寨门口,唱起嘹亮的苗族山歌。小伙子们则打起雄壮高亢的迎门鼓。鼓声与歌声萦绕山寨数里不绝。客人饮过迎门酒对过山歌,一脚踏进山寨,眼前便是依山而建,一座座用石块垒筑的棕墙黑瓦民居。房檐下挂着蓑衣斗笠;院子里码着背篓箩筐;屋里精雕细刻的家具……俨然走进一座苗文化博物馆。

  苗族的花鼓很有特色,在老家寨无论男女都会打,打起来动作潇洒气势夺人。最难得一见的是上刀梯,这是苗族只有在重大活动的时候才举行的仪式。36把云刀横插在20多米高的竿子上,年轻人在老祭司的带领下,伴着呜咽的号角一步步脚踩刀刃攀到竿顶,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待下来时手脚安然无恙。

  独特的民间习俗,绚丽的民族服饰,精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叭咕老家寨特有的民族原生态圈。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封闭和经济的相对落后,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旅游资源少有人知。直到今年7月,一个民营公司的老总相中了这块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处女地。

  凤凰楚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民营公司,董事长陈墨性格开朗直爽,早年从事美术创作,也当过新闻记者。

  虽然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陈墨并不是第一人,但谈及他的开发理念,自有独到之处。这得益于去年年中,他独自一人历时4个月徒步走遍了湘西大大小小的苗寨。他发现:叭咕镇是凤凰县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也是湘西最后一代苗王的统治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苗族风情,尤以老家寨一带最为典型。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歌舞、民俗、饮食以及秀丽的苗岭风光,是凤凰县其他乡镇所无法比拟的。将其很好地开发与利用,必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保护———开发———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既要保持苗寨的原生态不被破坏又要带动经济发展,谈到此陈墨感慨颇多:“现在很多地方搞文化旅游开发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破坏性开发的短期行为。比如把原本很有特色的木制建筑改造成钢筋水泥;把很有味道的老城墙换成新城墙,做成假古董,而我们开发苗寨则不是这样。就拿老家寨来说,其历史可上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湘黔边境的圣庙叛乱,为加强边防保卫始筑苗寨边墙。现存的护寨边墙和60%以上的建筑均为明代所建。加之当地村民淳朴热情,客人来到这里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要展现给游客的,应是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家寨,而不是‘新’家寨。”

  书架堂

     

     书架堂位于凤凰县黄合乡,地处湘黔渝交接处。据考证,唐末即有人住。北宋杨家将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又名杨怀玉、杨文惠)奉旨平南时,见其地势险要,便在此安营扎寨,书架堂逐渐成为军事重地屯兵之营。明朝万历年间,南方苗民起义,清统治者为镇压起义军,特拨白银万余两,驱赶周围民众近6000 人,费时四载,重新筑固书架堂古镇及周围的王坡屯、亭子关等古营盘。

     书架堂古城堡筑建很有特色:双凤山下建兵营,双凤山顶建连环屯。古城堡周围有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城墙总长1500余米,高6~8米、厚2米,每隔3米有一个哨口。墙身由雕凿的大块青石粘石灰糯米浆砌而成,最重块石达750千克。城墙留有北、西、东三大门,其中以东大门规模最大,门宽3米、高2.7米、栓长4米,分两进,上有阁楼系护城卫士守卫的地方。其余两门规模虽小,但建筑牢固。

     古城堡建筑规划合理,丁字型的巷道错落有致,连通上、中、下寨。城中巷道全部用一色青石板铺就,样式呈间隔式循环,每隔一段,又有某处与上段的一处相似,颇似 “迷宫”。房舍布局巧妙,巷院深深,走在青石板上有“嗡嗡”回声。房屋构建体现了一股皇家气派与独特的人文氛围。其门窗雕刻“姜太公钓鱼”、“喜鹊探梅”等图案,工艺精巧。城中现存13个石大门,全是整块条石建造,门匾上各有题词,如:“礼重师严”、“克勤养德”、“模范修严”、“清白家声”、“坦荡复履”等。这些题词字体多样,笔法严谨,有一种浓浓的古味,能让人真实体味到古城的旧日神韵。

     书架堂古城东、南、西三面有山溪环绕和诸多池塘圈围。池塘与山溪构成一道天然防线。据当地老人回忆,早年这里有48口塘,塘内鱼肥鳖圆,水藻丛生。

     村中,有清咸丰年间称为凤凰三大秀井之一的“活堂井”,经化验,井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真正的地下泉水。南去1000米有一山银杏,一到秋天,秋叶泛金,果实累累,极为悦目。

书架堂村中的农妇

  (来源:中新网)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