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南频道12月14日电 (记者周正平 黄艳)车子穿行在五指山区,路两边是盛开的野菊花,连绵不尽,仿佛两条黄色的绸带,串连起一湾湾山间的溪流、三三两两农人耕作的田陌、几处白墙黑瓦的黎村苗寨。远山,一簇簇的三角枫,红叶浸染,在满山苍翠的衬托下,如同在巨大的绿色画布上,不经意间抹过朵朵红云。
岁末,记者在海南中部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市县采访,脑海中留下一幅幅色彩浓郁、风情万千、纤尘不染的画面。北京来的同事喜欢摇下车窗,大口大口地呼吸山间新鲜的空气,说:“这里的空气是甜的。”
一路上,记者不时遇到挂着省外各地车牌的车辆,入住宾馆、酒店,也时常遇到一房难求的窘境,直接感受到了当地旅游业的兴旺火暴——深藏海南岛中部的这一方净土,吸引了许多从大城市的水泥森林中“逃离”的游人。
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胡月明说,游客对生态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使海南中部山区的资源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原先比较冷清的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海南省的旅游开发从沿海向山区扩展:过去以看海玩水、避寒度假为主的海南游,现在增加了登山攀岩、漂流探险、雨林探奇、黎村苗寨观光、山地温泉理疗等新的内容,成为海南省新的特色旅游项目。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相邻7公里内就分布着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两个大型景区。前者,游客可以漫步在木制的栈道上,沿途欣赏热带沟谷雨林的自然奇观;后者,将黎族3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浓缩在游人面前。
记者在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看到,通往景区的公路两边,摆满了附近黎族、苗族村民设立的摊位,售卖的都是村民们自家种的木瓜、紫心地瓜、小米蕉、红毛丹等水果土产;景区的前的广场上,停满了旅游巴士和自驾车辆。槟榔谷游览区办公室主任黄长俊介绍说,目前,景区每天接待的游客有三四千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王文平告诉记者,保亭县森林覆盖率超过81%,拥有保存十分完整的原始热带雨林,还有山地温泉、少数民族风情、石林溶洞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依托丰富的资源,保亭县确定了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特色。
他介绍说,泡山地温泉、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热带雨林探奇,已成为保亭深具吸引力的三大特色旅游项目。还有许多游客买张机票到保亭来,什么也不干,只为了呼吸呼吸这里洁净的空气,享受夜晚在风吟虫鸣声中睡去、早晨在雨林的清新中醒来的那一份悠闲。
“保亭空气里的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8000多个,是北京城的上百倍。”王文平自豪地说。
据保亭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仅有16万人口的保亭县,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人次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32万人次;2008年接待游客达到了64.3万人次,而今年前三个季度,到保亭休闲度假的游客就超过了百万人次。
去年,旅游业对保亭经济的贡献率已达42%。王文平介绍说,旅游业在成为保亭支柱产业的同时,也成为保亭少数民族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许多少数民族青年经过培训,成为景区、酒店、高尔夫球场的服务员,仅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两个大型景区,就吸引了600多名少数民族农民就业;饭店、景区和游客对当地土特产品的需求,也使当地农民的种养殖业,有了市场保障。
目前,海南省中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十分完善,从海口和三亚出发,前往中部市县的行车时间大都在三个小时内,交通非常便利,将海南沿海地区与中部山区的旅游设施连为一个整体,与沿海地区形成了山海互补、蓝绿互动的旅游新格局,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到:海南岛不仅有椰风海韵、阳光沙滩,还有热带原始雨林的神奇和黎村苗寨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