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历史:海岛拓荒肇始海南西部

时间:2010-01-12 13:05   来源:海南日报

西部开发从历史走来。浪拍礁石,海水激荡,预示着新的开发将重新启航。

  海南岛西部,广袤千里,良港连绵,物产丰饶,人文兴盛,众多古迹犹存,是海南岛最早的开疆拓荒之地。它们曾在海南岛的历史上刻写一段段令人感慨嘘唏的英雄往事,也记录了这片命途多舛的土地被抛弃又被召回的悲剧过程。

  海南西部是一首沉郁而悲壮的歌,是一部坚忍不屈、奋斗不已的宏大史诗。这片从未宁静过的土地,如今更得时代之风气,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已非昨日可比。如今的西部,正蓄积着一种沉淀日久的力量,喷张而出。

  伏波将军设郡西部统领疆土

  遥想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这是中央政权对海南直接统治的开始,标志着海南岛已正式列入中国版图。然而,汉元帝初元3年,元帝接受贾捐之建议,公元前46年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回到皇权怀抱刚刚60多年,海南岛成为政治上被抛弃的孤岛状态。这是历史上值得玩味的一页。于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海南岛和中原政权的关系时断时续,建制多变,地名更迭频繁,这在世界历史上也足称罕见。

  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海南岛的命运因伏波将军马援而再次改变。他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海南先民的联系。海南重新得到皇权的照应,开始了新的一页。

  “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产珍珠,故曰珠崖”。《汉书》里记载古代海南是盛产珍珠的地方。而被中原视为珍品的热带作物资源和各种海产品也盛产珠崖。《琼台志》卷三记载:“越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汉武帝是为获取海南珍珠而在这里置郡建县的。《琼台外纪》一书便有“武帝置郡之初,已有善人三万之数”的记载。这些商人出入沿海,有的甚至深入黎峒,属于岛西南的古县苟中(今澄迈县境)、九龙(今东方市境)、至来(今昌江县境)、儋耳(今儋州境)、临振(今三亚市境至乐东沿海一带)更因海岸线漫长,珠宝丰盛,天然良港众多,水路交通便捷,因此,内地商贾,冒险前来取海岛之珠宝海产者,络绎不绝,并由此源源不断运出岛外,也发生了一些海难事件。

  丰饶物产海外贸易频繁

  岛西北部的古县澄迈通潮驿,在北宋以前一直是内陆通往海南岛的主要港口,清代崖州举人吉大文记载:“宋时苏公(东坡)渡海,由徐闻县直指澄迈县通潮驿,非如今日由海安直指海口也。唐时渡海水路想亦由此登岸。”

  这是澄迈老城老码头,老船悠悠仿佛在诉说前尘,昔日舟楫繁忙、人来人往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不远处的通潮阁正是当年苏东坡流放海南时登陆和离开的地方。“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1100年苏东坡不舍离别谪居了三年的儋耳,离琼时留下的《澄迈驿通潮阁》诗篇,仍在这片亘古的土地上回响。

  驰名天下的海南珍珠,曾引无数商人渡海而来。他们的来往通道首站就是这苟中县通潮驿。沿着东坡贬谪的路线一路走来,便是临高到儋耳的西海岸线图,此后流放海南的抗金英雄赵鼎和胡铨等王朝贬臣,也是经由这个著名的驿站,向西奔波,历经临高、儋州、昌化(今昌江)、感恩(东方)、乐罗(乐东重镇),最后进入崖州大疍港,到达岛之南部水南村。于是,海南西行的路线也成了历代帝王贬谪政治对手的生死线。在这条命运交加前途莫测的西线上,饱读诗书的一代名臣学士也留下他们的道德文章和精神风骨,为西部海南撒下了最先文明的种子,他们为此留下的诗文以及后人纪念他们的庙宇让西部充满着历史的诡异和厚重。海南岛西,于是成为中原文化和商业贸易最早开蒙开发的地方。

  一直到隋,冼夫人的统领未到达海南以前,海南岛的东部还是相对沉寂。未被开发的东部海岸,细浪白沙,宝藏无数,有着旷古的美丽和宁静。而已经以珠宝、沉香闻名天下的北部和西部沿线,渡海商贾不断慕名从琼州北部进入,探宝寻香,满载而归。据《正德琼台志》记载“越处近海,多犀象、砒箱、珠宝、银铜、果布之类,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则秦有至者矣。”到了北宋,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经广州、扬州、泉州的商船,也经常停舶琼岛北部和西南部避风加水,交换货物。岛上独特的热带珍贵物产,如沉香、牛角、鹿皮、槟榔、珍珠、花梨木之类,不仅让中原商人垂涎,波斯商人也日渐见多。苏轼在《和劝农诗》的序中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可见当时沉香贸易之活跃,足令苏子作文以志。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