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通往家乡的路——“河北文化宝岛行”在台北

时间:2010-08-30 10:36   来源:人民网

  离演出还有两个多小时,剧场外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台北的首场演出包括3个折子戏:京剧《赤桑镇》,昆曲《偷诗》,还有由裴艳玲领衔主演的压轴戏——京剧《劈山救母》。裴艳玲是两岸知名的京剧名角,五岁登台,十三岁走红,唱功、做功均臻化境。

  离演出还有两个多小时,剧场外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8月27日晚,“河北文化宝岛行”在台北的首场文艺演出爆满,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一位祖籍河北唐山的观众说,老家人来台北演出,“很亲切。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台北的首场演出包括3个折子戏:京剧《赤桑镇》,昆曲《偷诗》,还有由裴艳玲领衔主演的压轴戏——京剧《劈山救母》。今年已64岁的裴艳玲饰演沉香一角,施展超群武艺,劈山救母,英气勃勃,风采不凡,并一改她在早期演出《宝莲灯》中的常规舞台扮相,弃“净脸”而改“勾金脸”,让观众耳目一新。

  裴艳玲是两岸知名的京剧名角,五岁登台,十三岁走红,唱功、做功均臻化境。率团来台的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说,京剧名家、昆曲名角大有人在,但能同时把京剧、昆曲跟河北梆子都演到出神入化的人肯定没几个,裴艳玲可称是河北第一人。

  岛内媒体报道,戏迷为一睹大师风采,全台场次门票刚开放索取就立刻被“秒杀”一空。台湾又一次掀起“裴艳玲旋风”。

  为什么在台湾有那么多裴艳玲戏迷?

  裴艳玲来台表演多次。1992年裴艳玲第一次赴台演出,台下座无虚席。在当时特殊的两岸情势中,裴艳玲的演出和身分都具有特别的图腾。裴艳玲说,有个天津的裴姓老兵不只来看她演出,下了戏还跟着车到机场,只为了献给她一束花。裴艳玲觉得,那不只是一束献给艺术的花,那束花里面,还寄托了一种对家乡的思念。

  类似的事例在后来的演出中也常常遇到。有一次,一位同是河北人的老台胞送上花,还告诉裴艳玲,听她唱戏感觉好像回到故乡。让裴艳玲感慨不已。

  裴艳玲,已经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此次“河北文化宝岛行”,是河北第一次在台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带来的不只是裴艳玲,还有更丰富的文化飨宴。演出剧场前厅,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武强年画、辛集面塑、安新芦苇画等民间艺术吸引了众多观众。在这里,台湾同胞与河北优秀民间艺术家零距离交流,现场观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这些艺术形态,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是历史的见证,文脉的传承。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5000多年前, 黄帝、炎帝、蚩尤涿鹿会盟,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前,位于河北地域的燕国赵国称雄诸侯,河北至今仍有“燕赵”之称。

  国民党副秘书长张荣恭说,在大陆各省区中,远古黄帝、炎帝所处的河北省,最有条件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他表示,中华文化在台湾枝繁叶茂。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随着交流从经贸互利延伸到文化融合,是理所当然的事。悠悠中华,两岸一脉。

  “经济交流让两岸手牵手,文化交流则能让两岸人民心连心。两岸用智慧和善意求同化异,文化将成为又一座沟通的桥梁。” 吴伯雄会见代表团时如是说。

  “河北文化宝岛行”,是一座桥,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通往家乡的路。(记者 姚小敏)

编辑:薛白璐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