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总体呈现出“触底反弹、回暖上升”的良好势头,为东莞台商投资经营创造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尤其在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利好背景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扩大两岸交流的政策以及东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扩大深化莞台经贸合作交流,使得全市台商投资经营呈现出“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转型深入”的积极态势。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
一、台资恢复性增长势头迅猛
今年以来,东莞利用台资取得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最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市新签台商投资项目111宗,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超过150%;合同吸收台资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91%,实际吸收台资3.98亿美元。新签项目和增资项目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台资企业分别有3家和8家,涉及金额最大的是金茂建造开发公司和万士达液晶显示器公司,分别增资12101万美元和8994万美元。1-6月台资企业进出口额178.8亿美元,占全市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32.68%,其中出口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40.3%,进口73.6亿美元,同比增长57.6%;内销总额320亿元人民币,占台资企业内外销总额33%,同比增长近40%。台商投资恢复性增长势头迅猛,在全市经济回暖中独树一帜,贡献突出。
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继续深入台企考察调研,稳定台商投资信心,相关部门深化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支持台企扎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6月底,全市正在运作的台资企业有4545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30.75%;历年累计合同利用台资156.8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36.4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25.37%和26.73%;全市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超千万和超亿美元的分别有277家和12家。台商对莞投资信心稳中有升。
二、台商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一是投资领域优化。新签台商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所涉资金占同期合同利用台资总额的35.15%;顺应我市“调结构、促转型”的产业导向,台商投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趋势渐强。全球手机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巨头——胜华科技公司计划两年内在松山湖投资60亿元,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全球运营总部和先进手机面板生产基地。二是投资主体优化。新签台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220万美元,相当同期关停、搬迁企业平均投资规模的4倍左右,“腾笼换鸟”政策为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如厚街今年初引进的天铖科技公司,首期投资2000万美元,刚刚试业即凭其“真空溅镀”核心技术接到国内一家手机生产商的7亿元订单,并计划今年底增资3000万美元新设4条生产线。寮步铨讯电子也计划增资1300万美元,扩大高端数码相机生产能力。三是技术水平优化。全市2009年以来新增台资企业研发机构38个。上半年进驻“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联合服务处”办公的14家台湾产业服务机构共诊断辅导台资企业196家,均有针对性地提出诊断意见和合理化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并提升技术水平。经过辅导,智嘉通讯科技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20%,御丰文具公司建立箱包研发系统从OEM转向ODM。四是企业形态优化。转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转型积极性不断增强。截至6月底,全市共受理近400家台资来料加工企业办理转型手续,推动其中290家成功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业务范围由单纯的加工制造向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订单处理和下游的检测、营销等环节延伸,形成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黄江技嘉科技公司2007年不停产转为“三资”,出口额由1亿美元飙升至2009年的4.5亿美元,纳税额由2285万元提高到1.24亿元,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赢”。技嘉的华丽转身获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肯定,特别批示“东莞要大力推广这样的典型,推动面上工作”。五是产品结构优化。台资企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台资企业出口总额70%以上,IT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80%以上。
三、台商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一是台湾金融机构积极来莞设点经营。去年底以来,台湾金融机构富邦金控和玉山金控先后来莞设立代表处,加强联系老客户,积极拓展新客户,并将其在岛内或香港的相关业务直接延伸来莞,就地为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直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目前两家代表处正在积极利用MOU和CEPA的相关政策,争取尽快升格为分行,便于开展经营业务。二是台资企业加快公开上市融资步伐。市政府对上市企业最高给予2200万元奖励的措施,极大激发了台资企业公开上市融资的积极性。据市台协统计,我市目前共有20多家台企正在筹备上市事宜,并积极向市金融办提出上市后备企业资格申请。市台协还组织他们加强与台湾证管会、香港证交所、沪深证交所等相关机构的联系,寻求支持和协助。5月20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评审,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大陆创业板上市的台资企业,也是我市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对台资企业上市融资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台资企业争取政策性融资贷款。在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10亿元专项资金措施的帮助下,我市累计有153家台资企业获得了75.15亿元的融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为台商大厦项目提供了人民币7.5亿元的政策性贷款额度。同时,市府台湾事务局继续深化落实与中国信保公司搭建的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支持台资企业完成合同销售额10.2亿元,带动融资4.7亿元,处理逾期货款及赔付近6000万元,并推动在部分台商密集的镇街试点“全风险覆盖”政府保单,降低台资企业融资成本。
四、台商开拓内销市场力度加大
一是成功举办首届“台博会”。市政府与台北世贸中心联合主办的“2010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共有40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2万多项台湾优质商品和服务,4天内共吸引了沃尔玛、家乐福、王府井、裕华等大型专业采购商代表6000多人和珠三角近35万市民进场参观采购,现场零售额和采购订单分别达6200万元和3.2亿元,总共创造了19.4亿元的商机。“台博会”最重要的价值,就是验证了东莞台商产品在大陆内销市场的适销性,坚定了台商拓展内销市场的信心,同时为市台协打造台商集体品牌、推动台企集体内销奠定了模式基础。台资企业还积极借助“外博会”、“家具展”等平台主动拓宽内销渠道。二是“大麦客”卖场和“台湾名品一条街”项目进展顺利。2月底,商务部批准市台协成立“大麦客”公司,统一以“大麦客”品牌和质量标准销售台资企业未有品牌和代工产品,协助台商开拓内销市场。“台博会”期间,市台协与道滘镇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首期投资3亿港币购地200亩建设“大麦客”卖场。目前已有6000多项台商产品有意入场销售,经营团队和岛内战略合作伙伴亦初步选定。同时,市台协积极与有关方面接洽商议建设“台湾名品一条街”问题,目前进展顺利。三是台商创建自有品牌意识增强。4月13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莞举办“转型与升级——台资企业品牌经验研讨会”,围绕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和市场定位等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和经验分享,进一步引导台商“创品牌、拓内销、促转型”。据市工商局统计,我市近三年自主品牌申请量中台资企业每年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台资企业培育自有品牌的积极性明显强于其他外资企业,主动加快从贴牌代工向品牌营销转变。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326家台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拥有海内外注册品牌883个,涌现出了台达电子、光宝电子、徐福记食品、环美家具、Okuma渔具等知名品牌,为台资企业创立了新的盈利模式,并以其品牌效应带动内销。原先长期为国际奢侈品牌皮具代工、赚取低额加工费的台资企业安吉雅公司,今年起以“安吉雅”品牌开设直营店进军内销市场,极大提高了产品利润。
五、基层交流为莞台经贸合作注入动力
“基层交流作平台、经贸合作为主题”是近年来莞台交流活动的最大特色和目的主旨。上半年我市赴台交流团组25批210多人次,接待台湾来莞交流团组9批160多人次,涉及经贸、文化、教育、青年、农业、新闻媒体、城市管理等领域,而且经贸交流主线突出。黄双福副书记率团赴台拜访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深化莞台交流合作,庞国梅常委会见苗栗县农会代表参访团,江凌常委、副市长会见台湾LED照明产业考察团,梁国英副市长率团赴台考察学习城市管理服务和环境保护经验,邓志广副市长率团赴台促成虎门港与基隆港签订对接合作协议以及推动与高雄港合作,均有效扩大并深化了莞台经贸合作的层度。
上半年,松山湖经贸交流团赴台推介投资环境,跟踪落实意向项目,促成胜华科技在原有20亿元的项目上追加投资40亿元,并与相关企业就发展LED产业达成合作意向。市经信局通过赴台考察交流,加深了对台湾发展商贸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的认识。南城代表团赴台拜访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更多台湾金融机构入莞设点经营,进一步提升南城作为我市金融商务中心的地位。桥头镇组团赴台考察,重点招引太阳能光电企业前来考察投资。石排镇组团赴台开展“感恩老客户、结识新客户”宣传拜访活动,成功签约6个招商项目和1个战略合作项目,引资额达6000万美元。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订,第六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粤召开,我市组团参加“台湾·广东周”活动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第九届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和首届“台博会”成功举办,台湾十多家主流媒体组团来莞集中宣传报道我市投资环境,以及公安部授权广东为台湾居民补发、换发5年期台胞证和省实施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13条措施等利好,着实为莞台各项交流活动顺利进行以及经贸合作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坚实基础,为莞台经贸合作持续注入驱动力。
六、台资企业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去年底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企业订单的增加,我市台资企业再次面临“招工难”问题,普工缺口普遍达20%—30%,制鞋、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等传统行业尤为突出。加上深圳富士康集团“多连跳”事件的负面影响,促使我市台资企业意识到必须改变过去对员工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近乎刻板的形象,而将营造以人为本的用工环境和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春节后发生的个别企业员工罢工、上街堵路事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均得到了妥善化解和圆满处理。
随着我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及我市放宽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建立港澳台居民自愿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台资企业更是普遍将严循法规政策、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等摆到了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更加积极主动地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台达电子高薪聘请心理学专业人士为员工提供咨询和辅导,并将设有员工卡拉OK厅、阅览室、网吧、运动场地等作为重要福利条件,吸引员工安心留厂工作;万事达公司承诺新招员工“月平均工资2800元”,并根据员工入职年限不断调高工资待遇;铨讯电子为高危岗位员工配备监测仪器,长期跟踪员工身体变化情况,定期安排员工体检,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翔国光电为已婚员工设立夫妻房,同时寒暑假期间允许员工将小孩接到宿舍内居住生活,创造条件让员工家庭团聚、共享天伦;巨汉灯饰通过推动企业集体劳动合同,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5年来几乎未发生员工因工资与企业闹矛盾的情况,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企业”, 公司事业也蒸蒸日上。岳丰电子等积极参加市台务局、市人才中心等部门在重庆、武汉和东莞理工学院、南博技术学院举行的台资企业专场招聘会,招收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七、市台协换届和三大后勤保障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市台商协会及各镇街分会集中换届,目前换届选举工作正有序推进,确保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和会务干部的人员安排平稳过渡,继续打造东莞台商的“心灵家园”。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创办迄今10周年,办学规模从成立时的600多名学生增长至1800多名,且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校务管理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推动莞台交流,吸引台商扎根东莞起到了积极作用。东莞台商大厦占地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共68层总高达289米。去年底发生的塔吊倒塌事故得到妥善处理,2月初开始复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建至60多层,计划今年底封顶,届时将成为东莞最高、同时“会呼吸、会讲话”的绿色环保大楼。大厦初定更名为“环球商务大厦”。东莞台心医院占地228.6亩,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规划病床数为1800床。医院2009年6月开工建设,首期600个床位预计今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医院营运后将与台湾健保制度良好衔接,让拥有台湾健保的大陆台商可直接划账结算付费,为台商在莞取得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便利。随着各项后勤保障配套项目的逐步完善,必将有更多的台商及其家属前来东莞乐业安居。
总体而言,上半年我市台商投资经营继续保持“稳定向好、优化提升”的积极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确定因素,必须引起我们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比如,目前台资企业普遍面临订单周期短、单价低,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以及员工短缺等困难,导致经营运作成本有所增加;同时欧元和主要出口竞争国货币不同程度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欧美市场贸易壁垒森严,反倾销制裁不断,导致产品出口逾加困难;加上内销市场渠道不够畅顺、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不够明朗、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台商开拓内销市场的信心和步伐仍然有所保留;全球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一些重要指标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些都有可能弱化和阻碍我市台商投资经营向好发展的积极态势。
面对崭新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冷静分析,科学判断,多想办法,积极应对:(一)继续深入贯彻中央推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方针政策,积极落实省委汪洋书记关于“东莞对接台湾”和刘志庚书记、李毓全市长关于加强莞台经贸合作交流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ECFA签订后台湾高端产业外流和我市推动新兴战略产业“五年倍增”计划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深化莞台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推动台商投资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二)以松山湖、虎门港为依托,主动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方面加强对接合作,重点引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IC设计、面板制造、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以及半导体照明(LED)等绿能环保产业。(三)继续加强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交往,始终将扩大深化经贸合作作为莞台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特别是加强基层与台湾产业界的对接,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四)认真宣传落实好省“13条”和我市“6个10亿元”等帮扶台资企业发展的措施,稳定发展优质企业。继续强化台湾专业服务机构在技术、管理、人才、品牌、金融、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诊断辅导,并定期总结经验,展示辅导成果。(五)协助富邦银行、玉山银行东莞代表处升格分行,在贷款、担保、上市等方面继续为台商提供融资服务。(六)争取续办“台博会”,支持“大麦客”卖场和“台湾名品一条街”建设,帮助台企开拓内销市场。引导台商转变企业形态,开展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七)支持台商子弟学校、台商大厦和台心医院等后勤保障项目建设发展,营造安商亲商的投资环境。通过政企多方的共同努力,巩固台资企业企稳向好的积极态势,推动莞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共东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游匡正 主任
201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