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规划蓝图

时间:2011-04-14 11:08   来源:华夏经纬网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扩大开放、更广泛地融入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时期。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十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 9%和11%。到2005年,按20O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人均达到70O0元;地方财政收入 268亿元,年均增长8.5%,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投资6000亿元左右,投资率逐步达到30%以上,民间投资的比例逐步达到5O%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三产比重提高到 35%以上。初步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同时,使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城乡结构有新的改善,市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每年提高1—2 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6亿美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1%,其中出口达到35亿美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利用外资45亿美元以上。

  人口和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66O0万以内。20O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750万人,“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50万人,年均增长2%。五年新增从业人员29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有所提高。以住、行为重点的居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20平方米以上,农村住宅砖混结构比重增加到8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城镇居民计算机普及率分别达到45%和17%左右。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生态环境。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O%,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O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城市大气污染和长江沿岸酸雨得到控制,淮河、巢湖水质继续改善,确保长江、新安江水质良好。

  社会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十五”末高中阶段教育和省属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均比“九五”末增加1倍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社会保险覆盖面有较大幅度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为把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阶段扎实建立八大产业基地和构筑六大基础工程,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简称“861”行动计划),即,建立加工制造业基地、原材料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基地、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构筑防洪保安工程、通达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信用工程、人才工程。

编辑:石宏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