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前身为徽州地区,自秦初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辖绩溪、婺源、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六县。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现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
黄山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极高。不仅有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还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全市拥有两处世界遗产,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8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域国家级以上旅游资源的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国之瑰宝”黄山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在黄山周围,还有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江泽民同志亲自命名并题名的“花山谜窟”等众多名胜。整个黄山市就是一个四季可看的大公园。
黄山市又是徽商故里、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有“无徽不成镇”的美誉。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涵盖哲、经、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体系极为完整,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我国三大地方文化。徽菜、徽剧、徽雕、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至今仍生机勃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历代名人仕士辈出,著名的有朱熹、戴震、胡雪岩、黄宾虹、陶行知、胡适等。
黄山市还保持着一流的生态环境,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之一,黄山风景区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境内有各类动植物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403种,是全国林茶和水果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木材产地。三潭枇杷、徽州雪梨、徽州香榧、黄山贡菊、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海外,徽墨、歙砚等名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驰名中外。黄山市的地理区位也十分优越,是安徽省主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相继建成徽杭、合铜黄高速公路,黄塔(桃)高速公路、扬绩高速公路快速推进,规划中,将有11条高速公路直通黄山,有4条以上的铁路在黄山市交汇。扩建黄山机场达4D级标准,设立了黄山海关和一类航空口岸,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航班,以及至香港、日本、韩国的直航包机。随着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完善,黄山市必将成为皖南及皖浙赣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多年来,黄山人民紧紧把握市情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不动摇,努力把黄山市建成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走出了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1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350元和4198元,人均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1500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元,其中,入境游客68.5万人次,创汇1.45亿元。目前,黄山市正朝着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和建成“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地方之一”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