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网3月30日讯(凌华、卢辉、蔡亿锋)虽然不及福州、漳州的速度,也未至海南的规模,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不觉间已经成立一年多。台商王志信闲暇时会抽一根烟,说话间总持着一些斯文与恬淡。有38年的“养猪龄”的他今年已逾六旬,年少时为养猪闯遍大江南北,最后一站落在了江苏扬州。从2004年到2008年,他说虽苦,但也看到了希望。
王志信的欣慰来自于他在江苏养猪事业的起色。“我选对了路子,养猪需要专业化、规模化、精致化,发展农业也是一样”,他这样评价。
5年前,他带着项目来到宝应,成立了江苏当时最大的养猪场和加工基地———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种猪培育。现在他的公司占地650亩、建有公猪精液站、饲料场和有机菌肥场,两条种猪生产线年产量近万头,产品行销至全中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是圈子里公认的名牌产品。
这样的故事在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不是孤案。在试验区里,商客能品尝到红黄小番茄、水果黄瓜、清甜莲藕汁甚至是稻米制成的米乳。
扬州市副市长纪春明介绍说,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实际上在重点建设“二区四园一中心”,即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邗江观光农业核心区、江都花木产业园、高邮水产水禽产业园、仪征茶果产业园、广陵食品工业园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中心。据统计,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内共投入4亿多资金,现有153家企业落户于此。
纪春明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台扬农业合作能朝着专业、精致方向继续深化。他想着,到2010年,新建台扬农业合作项目能达到50个,4个以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得以培育,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机具能够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