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为进一步促进对台农业工作,搭建了宁台两地农业交流、合作的三个平台,即一年一度的宁台现代农业论坛、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筹建宁台农商联谊会。2008年12月17日,国家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设立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借助这个的契机,于2009年5月30日在江宁区,由市政府主办,江宁区政府、市农林局、市台办承办 “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仪式。
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江宁横溪核心区及溧水白马、高淳固城2个辐射区,园区产业重点突出有机果蔬、休闲农业、农业生物制品以及台湾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江宁横溪核心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设台湾新品种园、休闲农业基地、农业科技推广和台湾农产品物流中心,带动周边发展10万亩台湾小兰西瓜、10万平方米温室台湾花卉、5万亩台湾茶叶和水果;溧水白马辐射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将建成台湾农产品加工展示区、有机农业生产区、新品种推广基地,带动周边发展10万亩蓝莓与黑莓种植及加工、5万亩台湾有机蔬菜种植加工及出口;高淳固城辐射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将建成台湾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区、水产养殖及加工区,带动周边发展10万亩台湾水产品养殖及出口、5万亩台湾芳香植物种植加工及生物制品生产。
目前,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和两个辐射区,已经分别编制了园区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运作公司,并制定了台商投资园区的优惠政策。横溪区投入3800多万元,建成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和长10.7公里、宽10米创业园大道,并对核心区的沟、渠、涵、闸及生活污水处理等进行建设,核心区初具成型,同时在甘西、红旗地区成功流转土地约3000亩。固城区计划两年内投入5000万元,对山体进行景观修复,拓宽改造20公里道路,完善园区内水、电、路、污水处理、水利工程等各项基础设施。
二、活动情况介绍
1、主题
开展宁台农业合作,依托园区与科技,加快建设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
2、时间
2009年5月30日
3、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江宁区人民政府、南京市农林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协办单位: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台湾)、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南京农业大学。
4、 主要内容
(1)5月23日到30日,在江宁区天印广场,举办南京-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展销活动。届时,台商设立80个摊位向市民推介台湾农业生产新技术和产地在台湾岛内的名特优农产品。70个展销摊位,主要销售甄选出来的最有特色的台湾地区的100大观光特产伴手礼和现场表演制做台湾小吃。10个特别展示摊位,主要是介绍土壤改良技术、菌活素技术以及莲雾、凤梨等台湾水果和野生乌鱼子,凤梨酥,芋头酥等观光特产。
(2)5月30日上午,在江宁区横溪街道西瓜广场举办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仪式,届时将有国家农业部、国台办、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80名台商参加,在宁台两岸代表(台湾台北县、台南县农会分别和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签署“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后,主要领导为“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
(3)5月30日下午,在江宁区湖滨金陵宾馆举办南京-台湾现代农业(园区与科技)论坛,届时,将成立南京市台商协会宁台农商联谊会,江宁区政府领导介绍园区规划和优惠政策,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博士(立法委员)、国家农业部台办主任李永华等7位两岸农业专家学者演讲。
(4)5月30日晚上,市政府招待酒会。
(5)5月31日到6月1日,台商实地考察江苏南京台湾农民创业园江宁横溪核心区和溧水白马、高淳固城辐射区。
》》》专题报道
附1:台湾方面的主要参会嘉宾
世界蔬菜研究中心理事长孙明贤博士(原台湾农委主任)
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博士(立法委员)
台湾农委处长、台湾大学刘福善教授
台湾精致农业协会朱俊哲秘书长
(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与信息中心顾问邹箎生博士
中华民国市场公会张瑞男理事长
台湾观光特产协会林杰秘书长
高雄县吉建果菜运输合作社赖锡尧理事主席
高雄县青果工会林权和理事长
宜兰县农会潘旺树理事长
宜兰县农会陈志铭总干事
台北北投区农会石腾达总干事
南投县农会罗富田总干事
台湾中兴大学万钟汶教授等
附2:台湾小吃简介
台湾的许多小吃,都是先民在困苦和无法饱食的困境下所发明的替代食品,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猪肉、香菇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关于蚵仔煎的起源,在台湾还流传着一则很有趣的故事呢。那是在西元一六六一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迫使郑军因在缺粮而推出台湾,但是顽强的郑军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蚵仔面线是台湾最普遍的小吃,无论大街小巷都不难瞧见其踪影,如果以这种市场占有率来看,它甚至可以荣登台湾小吃之首呢! 蚵仔面线的精确由来并不可考,但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它源自于台湾早期的农业社会的面线羹,是当时的主妇烹煮给农耕者的点心。为了便利多人享用,通常将面线煮成一大锅,并没有加入任何配料,不过由于靠海地区盛产蚵仔,所以丢入蚵仔来补充营养,于是演变成现在我们吃到的蚵仔面线。 面线羹后来传到各地,依当地物料出产的差异,加入大肠、肉羹等不同材料,这也是我们在南部常吃到蚵仔面线(例如鹿港由于是蚵的产地,蚵仔粒大味美,不仅没有浸水泡过,而且肉质饱满蕴含水分,因此这地区的面线羹最好吃,鹿港天后宫的蚵仔面线更名震全台),在北部较常吃到大肠面线的原因。
还有台湾盐酥鸡、深坑臭豆腐,颇具特色的新竹米粉,据说因为这米粉因为经新竹的风吹过,才具有特别Q的口感,还有花枝丸,单凭名称,恐怕南京的民众想象不到原料是墨鱼,但是一经说明,便觉得名称由来很形象。各种小吃无法一一列举,还有台湾的特色小吃表演,比如这次专程从台湾请来的师傅将现场表演拉龙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