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6月24日电(记者 牛琳)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台湾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惠姗24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细数与河北的“琉璃情缘”。
与此次在石家庄举办的琉璃工房佩饰巡回展相比,昔日的台湾金马奖影后杨惠姗、金马奖最佳导演张毅的现身更加引人关注。
上世纪80年代,这对荧屏“黄金搭档”曾造就台湾影坛一段神话。就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1987年两人却突然息影,用杨惠姗的话说,“疯狂”投身当时华人世界还相当陌生的现代琉璃艺术。
这一切缘起于两人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我的爱》。当时需要有一个道具来诠释影片的内涵,找来找去,发现只有纯净、透明而脆弱的水晶玻璃(琉璃)能表达。而杨惠姗也被这种材质彻底迷住。
杨惠姗和丈夫张毅收购了台湾一个破产的水晶厂,在这座十多处漏雨的建筑里开始了自己的琉璃制作。饱经3年半的失败之苦,两人已负债7500万新台币。被丈夫称为像“傻子”一样执着的杨惠姗,终于成功重现“脱蜡铸造法”。
后来,他们听说,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掌握: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著名的金缕玉衣旁,两只翠绿色的琉璃耳杯,可能是现存可见的、最早的中国脱蜡精铸琉璃器。
1993年,张毅夫妇第一次来到河北,去衡水寻找鼻烟壶制作材质,意欲将其应用于琉璃制作。这次尝试最后宣告失败,但匆忙的河北之旅却注定了杨惠姗与河北的不解之缘。
随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展的台湾琉璃工房作品展中,杨惠姗特意请故宫工作人员出面,向河北省博物馆借展那对琉璃耳杯。这是杨惠姗第一次亲见这对“琉璃鼻祖”。
一别18载,此次再次莅临河北,杨惠姗感觉异常亲切,称一定要去琉满城汉墓看看。在河北省博物馆,她再次见到思念的琉璃耳杯,几欲将脸贴到了玻璃上。
25年间,杨惠姗的“琉璃工房”已在大陆开设40多家,目前海峡两岸的琉璃工厂已达二三百家。杨惠姗说,这次来河北终于可以见“江东父老”了,也可以告慰老祖宗的在天之灵——失传2000多年的琉璃技术又回来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