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往都在互相打量,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穿鞋戴帽,鞋帽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小事。“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穿衣自古就攸关敬、礼、立这些人生大事。穿衣的学问很深,但列为第一条准则的该是宁穿破,别穿错。
现代社会交往中破衣自是有碍脸面,但比破衣更破的是穿错。错衣也许是重金名牌,但穿错了场合也是丢面子。某天笔者和台湾的朋友闲逛夜市,朋友笑嘻嘻地指着三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说:“快看,你的老乡!”错不在西装,而是在茶余饭后的休闲夜市的确扎眼。也许赴台是公务出差,但也要备两套休闲服逛街购物更为妥当。还有一次在阿里山,某位大陆女游客足登三寸高跟,同行的台湾朋友问我:“她来干什么的?”我只能答:“来练高跷功的。”如果那位高跟姑娘换上球鞋,悠然漫步于森林步道,与我们微笑而过,那该是多么“相看两不厌”啊。
穿错身份也是人、衣两悲剧。某次在台北聊天,席间一位大陆交换生大谈名牌新款,自己也穿成了名牌展示架。待他离席,有台湾朋友问:“他爸不会是贪官吧?”这也不是台湾朋友见不得大陆人穿名牌,当年陈水扁的儿媳黄睿靓在美留学,肩搭裘皮的形象被电视记者传回台湾,引起社会侧目,一句好听的没有,其实形象和裘皮都不差,关键您是学生,不耕不织坐享父辈,最后证明还是贪污款,您就成了两千多年前就被中国人鄙夷的“硕鼠”了。
有台湾艺人在谈话节目中笑话大陆人穿衣“好没气质”,虽然其刚数完大陆钞票又尖酸刻薄的样子也“好没气质”,但至少他们指责的不是“破”,而是“错”,穿错了就没气质了,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虽说穿衣吃饭是人之初的本能,但好多成年人的确不会,因为这里边有文化。文化是要学一辈子的。(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