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兴隆三月六日电 题:兴隆归难侨的安居生活
记者 王辛莉
走过一片草坪,来到兴隆华侨农场三十三连队。眼前是两排白墙蓝窗的平顶水泥房,每一排约有七八户人家。来到第一户家,主人柯兴章热情相迎。这是一套一厅两室一卫一厨筒状结构的房屋,地砖上铺着塑胶地毯。来到厨房,揭开主人家灶上锅盖,蒸档上放着午饭要吃的五、六个菜碗,白切鸡、红烧鱿鱼、蒜炒肉片……
今年六十岁、刚刚退休的柯兴章是一位越南归难侨,一九七八年从越南到海南兴隆定居。在客厅落坐,约摸四、五岁大的孙女大大方方往客人手里一人发了一颗糖果,立即又钻到爷爷怀里。
“三年前,我集资四千元将原来的瓦房扩建为现在的水泥房,八十多平方米,住着我和老伴及小儿子一家三口。”老人笑呵呵地道,“我们连队的房子都改造好了。去年‘达维’强台风,我们睡了个安心觉!”
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一九五一年,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一万余人。二00一年来,农场实施“侨居工程”,根据国家、农场、职工三者都出一点的原则,改善归难侨居住条件。目前已改造面积近一万两千平方米,共有二百八十二户一千一百多人受益。
柯兴章说,改建住房连队只让他出了百分之三十的钱。余下的钱他添置了电视机、音响等新家电,家里还买了两辆摩托车。现在小儿子两口子在农场高尔夫球场工作,每月有一千多元收入。他和老伴退休工资共六百多元,连队割胶人手紧张时,身体很好的他还能出工帮忙,挣点零钱。
连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侨居工程”不仅改善了归难侨的居住条件,连队整体环境面貌变好了,邻里、家庭更和睦了。言谈间,最让柯兴章老人欣慰的是,“两儿两女都很孝顺!”
柯兴章一家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好日子。而兴隆华侨农场还有部分职工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农场职工低保问题一直是农场抓的另一件大事。
兴隆华侨农场冯炜场长说,目前共有二百一十二户、四百九十四名农场特困职工申请了“低保”。另外对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二百六十九人,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补助。
在兴隆砖厂住宅区,记者来到越南归难侨黄永寿家。今年五十六岁的黄永寿从越南到农场安家近三十年了,妻子也是越南归侨。十一年前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他的右腿,家里顶梁柱的他,残疾后赋闲在家。他力所能及帮妻子料理家务,但经济状况大不如前。
前年九月开始,他领到了万宁市政府发放、每月八十元的生活低保金,加上妻子三百多元退休金,还有妻子打零工的钱,他和妻子的生活费基本有了保障。
“幸好妻子在农场看病可以报销。还有五年我也可以办退休了。”黄永寿朗声说,他是一个不会愁的乐观人。环视黄家两间瓦房,虽陈设简单但很整洁。老黄还在屋前种了一垄菜田补贴家用。
在场的砖厂负责人得知他还没有办理残疾证时,主动提出帮他办证,商议可否提前办理退休。
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副主任刘锦心里装着一本全省归难侨的帐。她建议说,对贫困归难侨要优先给予生产经营扶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采取低保、民政救济等措施,解决生活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