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国际-世界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
 
华侨之声:从真丝到纯棉-旧伤上的新痛

  时间:2005-05-29 16:41    来源:     
 
 


  日前,中国政府决定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以回应欧美在后配额时代展开的对中国纺织品的围堵,避免贸易战升级。中国的这一自我牺牲的做法,自然受到欧美的欢迎。但无疑,中国纺织业在此次贸易风波中是最大的输家(据说代价是数十万人的失业和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前一阶段,就欧美在这一问题上有违世贸原则的实用主义态度,包括很多欧美经济学家在内的专家以及包括本报在内的海外媒体,皆予讨伐。欧美方的不公之处,昭然若揭,已有公论。但尘埃初定,中国纺织业者不能不将目光投向中国纺织品的自身,做全面深刻的反省。只有在类似事件中,汲取有益教训,中国纺织品或者其它“中国制造”,才可能在今后的全球自由贸易打拼中,避免吞咽这种既不公且无奈的苦果。

  就在中国政府宣布提高关税之后,欧盟一家服装统计机构称,中国纺织品的数量确实大幅增加,但金额并无明显上升。如果这个数据是可信的话,就有点令人拍案惊奇了:第一,中国衬衫涌向欧洲但中国企业并未多赚钱;第二,中国自家没赚钱却凶狠冲击人家的纺织业;第三,一个半欧元一件的中国衬衫让中产阶级说“便宜没好货”;当然还有第四,欧盟的低端消费者趋之若鹜。这就是中国纺织业一副现实的白描。

  假设此次欧盟不围堵,政府不加税,中国纺织品在这样的发展中,能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做生意,无异于自己饮鸩止渴,在他乡竭泽而渔,打的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失去的是和平与平衡,得到的是眼前小利。长远而言,必然是自己打倒自己。。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货为什么要卖得如此便宜?是质量差?不是。中国大部分可以出口的企业都有一定规模,都引进了先进的国外生产线。中国的纯棉裤子和衬衫,应该与欧美中档品牌质量不相上下,但就是要接受比人家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这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应该扪心自问。

  有中国纺织业领导称,是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这样的大家伙玩命压价所致。“一个半欧元一件衬衫”,责任不在中国。但不幸的是,这个责任恰恰主要在中国。

  中国业者只要稍在欧美市场做一下同类产品价格的调查,就没有理由接受这样的压榨性的“大笔订货”;中国业者只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应该想到不能以铺天盖地的量去征服海外市场;中国业者之间只要有一点团结对外的精神,就不会让贪得无厌的沃尔玛们屡屡得手,就不会在中国企业间引起无休止的恶性竞争。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纺织品一轮轮自家的恶性竞争的见证人。

  90年代初期,中国的丝绸曾经在欧美市场上大赚了一笔。以法国市场为例。当时一件中国真丝衬衫在巴黎的零售价可以达到200至300法郎(相当于30至45欧元),法国人趋之若鹜。更为可贵的是,法国人将能穿上中国正宗的真丝而感到骄傲。300多法郎,对于工薪阶层是贵了一些,但作为高档奢侈品,却很值得。法国不产丝绸,却可以通过这件衬衫感受丝绸的故乡。这是一幅何等美好的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图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资源独享,没有冲击别人市场的问题。产品已经被买主定位为“高档”。说欧美同时掀起丝绸衬衫热,并不过分。但是,中国人正是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中国人之间的恶性压价竞争,在短短数年间,将高档做成了低档,将卖方市场做成了买方市场,将丝绸卖“臭了街”。当一件真丝衬衫挂在“家乐福”中即使50法郎也无人问津时,法国人彻底拒绝了这个曾经让他们动情东方神话。

  中国企业如果稍微有一点“独家”意识,一点“物以稀为贵”的常识,一点消费心理学,一点如日本企业那样的团结精神,何至于输得这样惨。今天,真丝衬衫已经完全退出了欧美市场。

  真丝大溃败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最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美价廉”并非百战不殆。当“价廉”到让人看不起时,就是“美物”的末日。对照真丝之死,难道纯棉还想重蹈覆辙?

  如果说15年前,刚刚走出国门中国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尚可原谅的话,今天中国纺织品所付出的高昂学费,就是不可理解的了。

  今天的中国纺织品,应该辨证地看配额的取消。无配额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指点江山;用不好也可以自毁长城。丝绸不就是在没有配额时代轰然倒下的吗?

  这个教训,不仅是纺织品,也是中国鞋、中国电视、中国汽车应该记取的。总之,中国人必须集体反思“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来源:欧洲时报28日评论)

     (责任编辑:月光)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