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十二月二十日电 (孙虹 曾福志)前来福建泉州出席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的台湾知名社会人士廖正豪先生二十日在此间表示,以孔庙为物质载体的儒家文化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文缘,台湾供奉孔子的信众很多,两岸的交流可以促进民众心与心的联系。
廖先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一开始收到研讨会的邀请时有些意外,但随后便欣然应邀。“我觉得很有意义。其实在台湾,民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会自发的去保护一砖一草一木,因此孔庙的保护应该已经不成问题。”
廖正豪先生曾任台湾法务部门负责人,被称为台湾“扫黑英雄”,其在任期间雷厉风行推动台湾地区“扫黑除暴”的行动至今仍被许多台湾民众啧啧称道。离开公职后,廖一直带领公益团体从事社会服务,现为台湾几十个大小公益社团的负责人,近年来更是致力于两岸间的文化交流。他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深情说:“闽台自古一家人,两岸骨肉心连心,只要能为两岸民众做些有益的事情,苦点累点心也甜。”
“台湾佛教盛行,但确切地说,混合了儒、释、道三个教派,大部分台湾人把佛祖、观世音菩萨、关帝爷、妈祖、孔子等神像还有老祖宗的牌位都摆放在神案上,一起供奉。我觉得这种包容性很强的信仰与大陆是根出同源的,称之为‘中国教’或‘中华教’更贴切。”廖正豪在采访中介绍,台湾人是诚心信奉。他举例说,二00二年十二月由他亲手推动的“佛祖舍利到台湾”的活动在台湾就空前轰动。“那年两架专机到西安法门寺迎请地宫内珍贵的佛祖舍利,之后飞往台湾七个地点进行为期三十七天的展览。据估算,进入礼堂内膜拜的台湾民众共计有四百多万,而在路边迎送的则不计其数。可以说,超过一半的台湾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
廖说,台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时候,只顾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本思想没有同步提升。这才有了他在任时“扫黑除暴”的行动。他解释道,卸任后转而向推动两地文化交流是因为,“我认为扫黑已经是一个很末端的补救措施,大陆的经济发展得很好,我真心的希望能借鉴台湾惨痛的经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防范犯罪。例如佛教劝人向善,而孔子教会你做人等等,都很有意义。”
廖相信,此次在泉州的研讨会及其他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会,将使两岸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文化、宗教、艺术、商业等交流,特别是将地方特色以及民间艺术融入其中,互通有无,可以推动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达到互惠互利。
祖籍泉州安溪的廖正豪,在台湾已经是第十四代。他说,“来到泉州感觉非常亲切,有如在台湾一样。”虽然来泉州的次数不少,但每次都很匆忙,迄今仍没有机会到他的祖籍地看看。“以后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带家人到安溪寻根,感受那种久违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