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形容中国经济刚刚走过的这一年?
外有金融危机冲击,内有自然灾害频发,各种新老矛盾相互叠交,中国经济遭遇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惊涛拍岸自岿然,运筹帷幄更从容。关键时刻,中央总揽全局,果敢决断,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坚持把保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手笔推出一揽子刺激经济方案,与时间赛跑,从危中寻机。一年来,中国经济逆势而上,在全球率先实现“V”形反转。“V”,从经济学角度看,意味着走出低谷,昂首回升;从另一层含义上讲,自从二战期间邱吉尔首创“V”形手势,这个字母本身就被视作胜利的标志。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连声赞叹:“应对本轮危机,中国是大赢家!”外电热评:“中国领导人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慧。”
好势头来之不易。一年间的风雨与成就,充分印证中央决策的正确有效,“一揽子计划”功不可没。对于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这轮宏观调控,有人曾提出质疑。应当看到,面对危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救市,措施力度空前,这是非常时期的特殊之举,十分必要,但绝不等于就此改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年,“4万亿大单”无疑是中国“保八”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一揽子计划成为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支撑,说明在紧急关头,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其乘数效应不可替代。据测算,如果没有大规模政府投资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可能会降至1%左右。
明年的路怎么走?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的余震并未平息,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甚至不排除“二次探底”,前不久爆发的迪拜债务风波又一次催人警醒。从国内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经济运行中固结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关系失衡,“保发展”的难度愈显增大。因此,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主基调不能变。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当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应该是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美、日等国在历史上都曾饱尝政策过早退出导致经济再度衰退的惨痛教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须臾不可动摇松懈。
在调控政策不退出的前提下,更应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重点,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其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明年的重头戏。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扩内需、调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恢复,调结构、促转型正当其时。“一揽子计划”决非单纯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它的实质与核心是化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而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治标与治本结合,应急与谋远并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才能平稳、协调、可持续,“中国号”巨轮才能继续劈波斩浪,一路高歌前行。(雯子 本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