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佛门圣地雪窦山

2018-10-29 15:34:00
来源:海峡之声网
字号

雪窦寺露天弥勒

  海峡之声网宁波10月29日讯(记者:张笛、王倩、程娟娟)地处东海之滨、象山港畔的宁波奉化,是"弥勒圣地",也是"蒋氏故里"。29日下午,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的记者们来到宁波奉化的雪窦山,在雪窦寺聆听禅师诵经,在佛学院见证弟子清修。

  刘禹锡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让雪窦山成名的"仙"便是闻名于世的"布袋和尚"。

  那么,雪窦山与弥勒是怎样结缘的呢?

  相传,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这和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之内,因此,人们叫他“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个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雪窦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据宋代禅宗灯录《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偈语暗示世人,其实,弥勒就在你身边,只不过你意识不到而已。

  偈语一传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的化身。当时,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头上,那放浪的形骸,灿烂的笑容,实在太生动了。大肚弥勒的笑容和随意,展示出包容、和善、幽默的特质。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弥勒形象。雪窦山也因此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慈”、观音“悲”、文殊“智”、地藏“愿”、普贤“行”是中国老百姓所信奉的五大菩萨法门。

图为雪窦寺山门

  现在的雪窦寺中,山门上的匾额隐藏着这座寺庙曾经的辉煌。"在古代,能够用‘资圣’这两个字的都是皇帝亲封的。"寺庙的法师告诉记者们。"从唐朝懿宗皇帝到清代光绪皇帝,千年来,共有12位皇帝或敕谕或赠经或赐物,以不同方式垂青着这座禅宗名刹。"

图中右侧为将军楠

  同样关注着雪窦寺的还有蒋介石、张学良和星云大师等两岸媒体人熟悉的人物。记者们便在雪窦寺中寻找到了与他们相关的秘密。张学良当年亲手种植的2棵楠树,星云大师亲题的"人间弥勒",都诉说着这座寺庙曾经和当下的故事。“在民国的时候,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受蒋公邀请住持雪窦山,在梳理雪窦山的佛教文化的过程中,他发现布袋弥勒的文化影响非常深远,所以他当时大力倡导弥勒道场雪窦山。”提到弥勒文化的内涵时,弥勒道场副总顾东晓这样说道:“民国的时候,弥勒文化有一个高潮期。当时孙中山先生推翻了千年的帝制,民众也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弥勒所表达的就是众生平等、乐观包容的民主。”

  顾东晓说,雪窦山弥勒道场也是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雪窦山在恢复建设时,得到了台湾、香港信众的支持,而且我们雪窦寺中这尊露天弥勒大佛基座上的四个大字‘人间弥勒’,也是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亲题的。”

  据介绍,以“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为主题的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将通过学术研讨、艺术演出、文化展览、大型法会、群众活动等方式,传播包容自在、和谐和乐的弥勒文化。

[责任编辑:马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