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北地震遗址保护区

2021-09-26 10:3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四川北川县地震遗址保护区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过几年治理保护和建设,由北川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区域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保护区。2017年9月,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正式被国台办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随着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助推了绵阳与台湾在经贸、文化、教育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灾情发生后,台湾同胞千里驰援,组成40人的救援队和医疗队,在北川停留近半月,帮助抗震救灾,抢救伤员;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等台湾各界组织、机构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北川捐款1060余万元,援建北川白什小学和陈家白金鼓村卫生室,支持和帮助灾后重建。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女士及其爱心团队自2008年以来持续助养20名羌族贫困学生,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05万元,15名同学已完成学业。涅槃重生的新北川感恩奋进,台湾“8.8”水灾发生后,北川县民众自发向台湾捐款100余万元,北川县政府向台湾赠送了17株有“绿色熊猫”之称的珍稀珙桐,以及羌绣作品“两岸同心、守望相助”,深情表达羌族儿女对台湾同胞的感恩之情。
  为充分展示北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当地修建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用5000余件地震文献及实物资料、影像等,真实记录了地震灾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历程,真实反映了大灾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及两岸同胞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亲情连结和无疆大爱。
  重生后的新北川,用亮眼的发展成绩吸引众多台湾同胞到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仅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累计接待台湾各类参访交流团组、旅游观光团组600余批80000余人次。以台湾桃园文化参访团、2018年大熊猫“团团”“圆圆”故乡行暨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参访团、“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台湾同胞四川行参访团,以及台东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参访团为代表的台湾民间团体到基地参访交流。
  基地注重发挥防灾减灾社会教育与研究功能,与台湾务实开展专业对口交流,有效拓宽两岸交流合作领域。这些年来,举办了2场“地震防灾大三角——搭建新知识技术与科普传播的桥梁”等专业研讨会。与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开展了6次双向交流互访活动。举办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邀请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专家学者参加并作主题发言,交流经验。绵阳市地震遗址保护和防震减灾参访团赴台开展参访交流,“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与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就地震灾害展示、研究、地震知识普及和公众减灾意识培养等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对口交流。
  基地所在地北川县是大陆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以羌文化和大禹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近年来,绵阳市以基地为依托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交流促经贸合作,开启了绵台两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跨越海峡两岸的大禹文化学术交流,富有禹羌风情的《禹羌部落》情景歌舞、大禹文化活态展示和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吸引台湾夏氏宗亲等台湾嘉宾300余人次莅临现场参与活动。活动期间,配套开展北川县投资推介会、海峡两岸羌禹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交流会等,签约合作项目达55个,协议引资额超百亿元人民币,促成北川县与台湾光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台湾民俗文化协会等合作,深度挖掘在地文旅资源,助推地方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来,北川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吸引了台湾多家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记者到北川采访报道,介绍新北川县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宣传与台湾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万多人次的台湾同胞到北川交流考察、观光旅游。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北川县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创新举办大禹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视讯连线邀请大禹后裔、台北夏氏宗亲会观看北川大禹祭祀典礼并遥祭先祖,还开通网络祭祀平台,吸引两岸上百万人次民众点击观看,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大禹文化。
  未来,绵阳市和北川县将继续发挥好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载体作用,充分结合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品牌,进一步密切绵阳与台湾各领域交流合作,多元展示并讲好新北川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责任编辑:马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