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海峡两岸记者在广州敬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2011-07-11 15:54: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黄花永不凋谢” 两岸记者敬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新华社广州7月11日电(记者裴闯)松柏苍翠,黄花含悲。海峡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团11日来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向殉难的辛亥烈士致敬,纪念黄花岗起义一百周年。

  1911年4月27日,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血战一昼夜,不幸失败,同盟会骨干成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对黄花岗起义的缅怀和纪念比以往更加隆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活动,吸引两岸近30家媒体参与。活动第一站就来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当日上午,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一行40余人,从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的墓坊缓缓而入,行经长长的主墓道和“默池”,来到烈士墓前拜谒致意。

  温国杰、郭月红、罗锦初等六位辛亥革命烈士遗属接受了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会长温国杰是辛亥烈士温生才的嫡孙。他说,祖父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毅然投身革命,最后献出年轻的生命。“祖父是我一生最敬重的人,先辈爱国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我前进”。

  数十位两岸记者一边提问,一边细心记录。温国杰说,黄花岗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超过300万名海内外游客前来拜谒参观。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联谊会为学生进行义务讲解,至今已接待青少年1000余人次。

  在七十二烈士墓碑背后,有一座高大的纪功坊,其两侧各矗立着一根折断的石柱。黄花岗烈士陵园负责人李丽华表示,牺牲的辛亥烈士都是民族的精英和栋梁,两根断柱象征着国家痛失栋梁之材。

  她说,已知的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因《与妻书》而为人们熟知的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5岁。在民族命运的紧迫关头,这些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青年才俊,慨然谱写了一曲青春壮歌,也成为两岸青年的骄傲。

  “黄花岗烈士为国捐躯,激励我们永远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记得要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辛亥革命志士后人、黄花岗烈士郭继枚侄女郭月红说,“我希望黄花岗烈士的爱国精神能够不断传扬下去,永远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完)

[责任编辑:马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