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北京台湾会馆

2021-09-26 16:1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北京台湾会馆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原址复建、扩建、保存的台湾会馆,是北京重要的台湾历史文化遗存。
  会馆是北京城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年有许多会馆,最初作为本籍举人赴京会试栖息之所,故称为会馆,同时也供来京同乡缙绅暂居。会馆多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由同乡或同业创建,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后期达到最高潮。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科举制度被移植到台湾。清廷统一台湾后,科举制度在台湾得到进一步发展。自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开始,陆续有台湾士子渡海到福州参加乡试、到京城参加会试。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赶考,1890年前后,由台湾官员和在京台湾乡绅购建会馆。据考证,清朝时期台湾共产生了33名文进士和三百多名举人。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后,北京台湾会馆逐渐成为台湾同胞在京城聚会、落脚的场所。
  据史料记载,北京曾有两座台湾的会馆。一座名为“全台会馆”,地址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现已不复存在。另一座名为“台湾会馆”,位于原前门外大蒋家胡同127号(现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北距天安门广场约700米。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仅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在地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
  2010年5月7日,台湾会馆盛大重张。重张后的北京台湾会馆内常设“中华魂·京台情”展览,内容包括台湾会馆的变迁、科举制度在台湾、在北京的台湾人、京台交流新篇章四部分。展览梳理了台湾会馆的历史沿革;展出了记载台湾进士名录的清代进士题名碑拓片、大小金榜等科举史料;展示了在京台湾同胞风采及丰富多彩的京台交流活动。
  躬耕厚植十寒暑,不觉收获满青山。十年来,台湾会馆共举办各类涉台活动500余场,接待两岸各界嘉宾参观交流近十万人次。
  2018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予北京台湾会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作为充满乡情、亲情的“台胞之家”,北京台湾会馆凭借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官方网站:http://www.bjstl.org.cn/2021/0705/5989261.shtml
[责任编辑:马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