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湾会馆简介
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坐落于北京市崇文区大江胡同,距离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约500米。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科举制度移植到台湾,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陆续有台湾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参加考试和联络感情,1893年台籍进士施士洁主持建立台湾会馆,1896年搬至大江胡同114号。民国时期,台湾会馆出租给商户。1949年后,台湾会馆变成民居。1993年,台湾会馆恢复为纪念场所。1993年,台湾会馆得到修缮,1994年7月18日举行揭幕仪式,会馆重新成为在京台胞交流聚会的活动场所。1996年举办了百年纪念活动。
由于会馆原面积狭小、交通不便、设施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随着整个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的全面推进,2009年6月24日台湾会馆的修缮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修缮后的台湾会馆把相邻的云间会馆、福德禅林一并作为新会馆的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00平方米增加到3800多平方米。2010年5月7日,台湾会馆重张仪式暨台商入驻崇文台湾商务区签约仪式盛大开幕。
新建成的台湾会馆分为四个主要区域:1、京台交流史展示区——通过纪念墙和主题展厅,采取实物(文物)与图片、多媒体相结合等形式,再现历史上台湾人在京的活动,展现会馆历史及京台两地交流史。2、贵宾接待区——设有贵宾接待室,用于两岸高层和知名人士的接待活动,以提高新台湾会馆在海峡两岸和海内外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首都标志性的涉台场所。3、多功能会展区——设有中小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用于各种会展和联谊活动,开展两岸交流,为台胞服务。4、民俗文化体验区——设有民俗藏品厅和民俗体验馆,展示台湾民俗文化,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台湾的一个窗口。
与此同时,北京市以台湾会馆为核心,打造了包括台湾风情街和4个主题功能区,总面积5.4万平方米的台湾文化商务区。2010年底前,坐落在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内的台湾文化商务区将全面开市,台湾会馆也将对外开放。届时,整个街区以阿里山广场为中心,台湾风情市集、美食餐饮区、台湾映像生活美学馆、映像台北潮场、四合院会所、台湾会馆六个板块将展示台湾风貌。
国务院台办在北京台湾会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于2019年10月24日授牌。
据了解,台湾会馆近年来累计举办“台湾会馆论坛”“大江论坛”等两岸交流活动200多场,先后接待连战、洪秀柱等台湾政要及岛内各界人士近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