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外网评:以国之名祭奠,以史为鉴前行

2020年04月04日 17:13:00来源:海外网

1.jpg

  国旗低垂,汽笛长鸣,江河哽咽,天地同悲。4月4日上午10时,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无数中华儿女驻足沉思、集体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表达深切哀悼。

  2020年的清明节,注定因这场举国哀悼而载入史册。空前的疫情中,很多同胞虽然经过全力救治仍不幸罹难,因新冠肺炎死亡超过3000人。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枯萎凋零。他们是朋友,是兄弟,是姐妹,是父母,是与我们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

  在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还有许多以身殉职的一线防控牺牲人员。近日,湖北14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牺牲人员被评定为首批烈士。他们中有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有忠于职守的公安干警,也有为困难群众服务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此刻,我们哀悼不幸去世的同胞,我们缅怀抗击疫情的烈士。日月经天,高山铭记他们的背影;江河行地,长水呼唤他们的英灵。

  有人说,评判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这个国家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选择向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举国哀悼,是一个国家对个体生命最高规格的致意。2008年,国家为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普通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2010年的玉树、舟曲灾难之后,国家又先后设立全国哀悼日。回顾这些历史画面,尊重所有生命与逝者的国家意识越发清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彰显。

  哀悼,是为了深刻地铭记。过去三个月,抗疫战线上一个个感人事迹,让每个人泪流满面——武汉一位护士曾说,一进到病区,脑子里全是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时候下班身上青了一块,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受的伤;火神山的一名工程建设人员曾讲,只要能按时交工,不要钱都行。与此同时,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教训更加值得铭记。公共卫生体制的短板需要弥补,国家治理能力的弱项需要加强,一些地方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也需要反思......在反思和改革中前进,正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举国祭奠,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动员,更是鼓舞民族精神的号角。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我们更要弘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抗疫精神”,早日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拦中华民族续写伟大复兴的历史荣光。(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