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台湾三地,既时尚,又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中秋佳节,当传统与现代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香港:花随月影舞霓裳
中秋佳节,香港举行彩灯会。图片来源于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
中秋期间,香港会举行中秋彩灯会,让游客与市民欢聚同庆佳节。维多利亚公园的中秋彩灯会规模最大,丰富节目包括彩灯展览、传统技艺表演、游戏摊位及灯谜竞猜等。今年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的彩灯展览,以“花随月影舞霓裳”为主题,展现花仙在中秋圆月下翩翩起舞、泛起漫天花瓣的景象。另外,新界的沙田公园、青衣公园也会举行彩灯会。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传统习俗之一。图片来源于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传统习俗之一,源于19世纪,传承已逾百年。最初为居民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独特的风俗。锣鼓声中,近300人舞动着长达67米的巨大火龙穿梭大街小巷,平日宁静的小巷变得火光闪烁。以往巡游结束后,村民会烹煮大锅粥慰劳健儿,时至今日,“龙粥”已变为简便的“龙饼”,即用纸袋装着的合桃酥、鸡仔饼、老婆饼和嚤啰酥,并附有祈求平安的“龙香”。
2011年,香港大坑舞火龙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来源于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
2011年,香港大坑舞火龙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中秋的舞火龙活动,从传统的三天延长到四天,让中秋气氛更加浓厚。
香港月饼花样繁多。图片来源于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
在香港过中秋,还可以尝尝新意不断的月饼。红白莲蓉的蛋黄月饼,是香港月饼的招牌产品。一盒双黄白莲蓉月饼从准备到上桌要花费近3个月的时间:神圣的拜神开炉、漫长的煮莲蓉、精细的手工包饼和适中的火候炙烤,经过一道道复杂工序后,喷香可口的双黄白莲蓉月饼才正式亮相。
除了传统的莲蓉月饼,香港还有世界首创的冰皮月饼。港产月饼口味多多,还包括充满道地风味的芝麻豆花、香滑奶茶,名贵的黑松露菌、法国鹅肝,以及用上软心馅料的流心月饼。
澳门:迎月赏月追月 自制月兔灯笼
资料图:市民和游客在澳门议事亭前地观看中秋节灯饰。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中秋节前,澳门大街小巷都会挂上色彩缤纷的灯笼,迎接佳节的到来。中秋节寓意团圆,澳门人很重视这个节日,亲朋好友之间会互赠月饼祝贺。
澳门人“闹中秋”,要从中秋前夜至中秋翌日热热闹闹地闹上3天。在澳门的民俗中,中秋前夜叫做“迎月夜”,中秋当日叫做“赏月夜”,中秋节翌日叫做“追月夜”。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相聚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到户外赏月。大人拿着月饼水果,小孩提着灯笼,一家人扶老携幼地前往湖边、公园或海滩等地,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澳门特区政府会举办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世遗景点郑家大屋在国庆中秋假日期间设“中秋灯谜会”,猜中灯谜可获赠灯笼。中西药局旧址将举行多场“品茗活动”;叶挺将军故居将举行“自制月兔灯笼工作坊”。澳门博物馆于中秋节当天(十月四日)举行四场“留声话当年——讲故事活动”,向公众及游客讲述与澳门历史古迹相关的小故事。
台湾:博饼吃柚子烤肉
博饼是极具闽台特色的中秋活动。图片来源于台湾观光部门网站。
“你一秀,我二举;你四进,我三红;你对堂,我状元啦!”热闹的博饼歌与清脆的骰子声一起,成为台湾很多地方农历八月的背景音。一个个团桌中间摆上大瓷碗,参与的人们相继投下骰子,期待自己能够掷出幸运的“状元插金花”组合。
“博状元饼”又称“博状元”或“博中秋”,俗称“博饼”,是闽台地区一种中秋佳节应景的民俗娱乐活动,属于民间盛行的“博戏”,相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有些地方则称为“夺状元饼”或“抢状元”。状元饼则是由酥油面皮、豆沙馅作成薄薄的饼身,口感良好。
中秋时节,台湾民众喜爱吃烤肉。中秋前一周左右,台湾家庭会准备烧烤用品:烤肉架、烤肉夹、烤肉酱、刷子、煤炭、小瓦斯罐……成套成套堆成小山。中秋当晚,有人在商店骑楼下烧烤,有人在楼群或小区门前集体烧烤,有的则在自家客厅或空中阳台烧烤,处处飘烤肉香。
吃完烤肉再品尝解腻的柚子,柚子有“佑子”的谐音,蕴意吉祥,欢庆佳节之余,讨了个“彩头”。
在台湾,中秋节吃柚子可不能简单地一剖两半了事。柚子皮要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好给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达人会在柚子皮上作画,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动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顶着柚子帽的小朋友与家中大人一起赏月,构成一幅温馨可爱的画面。(综合自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台湾观光部门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